【整改進行時】整合資源 緊跟時代 打造北理資訊新門戶
——北京理工大學新聞網改版紀實
發布日期:2014-01-13 供稿:和霄雯 編輯:宣傳部 和霄雯 閱讀次數:

2013年11月下旬,一則《北理工導彈搬家》的新聞,僅用兩天時間,就以點擊量過兩萬次,躥升至熱點新聞點擊量的榜首,“火爆”的關注程度,在近幾年北理工的新聞報道中是不多見的。全校師生紛紛評價,這則新聞不僅迅速抓住了校園熱點,而且發布迅速。
新聞本身得到了師生關注,但兩萬多次瀏覽量的背后,微信、微博和人人網等新媒體傳播助推功不可沒,也正是由于新媒體平臺的社會化廣泛分享,最終吸引了《北京日報》、中國新聞網等主流媒體的關注報道。
一則有趣的校園新聞背后,不僅整合了宣傳部(新聞中心)在新聞線索挖掘、新聞內容制作和優勢圖文報道能力,還充分發揮了新媒體優良的社會傳播能力,在學校內外形成了熱點關注,用全新的視角和手段,展現北理工形象,傳播北理工文化,這其中起到“樞紐”作用的就是于2013年下半年全新上線的北京理工大學新聞網。
“人人都是宣傳隊員”——新媒體助推校園宣傳增效
2013年下半年以來,不少師生發現,以往只能通過電腦登陸學校網站才能瀏覽的各類校園新聞,越來越多的經由微博、微信和人人網等新媒體平臺推送到面前,特別是可以方便地使用手機等移動終端進行瀏覽,了解學校的各類新聞信息較之以往方便了不少。
當輕觸手機屏幕,打開一則則豐富多彩的校園新聞,這些關于學校方方面面的校園新聞,既不是網上隨意轉發,也不是論壇中分享,而都來自于新版北理工新聞網。“在這個媒體發達的時代,利用新媒體和社交媒體來推送北理熱點新聞,是真正從讀者角度出發,能在微信朋友圈中隨手分享校園新聞,真是太方便了”,招生就業工作處管帥華老師對記者說。
新版新聞網建設之初,就將“與時俱進”作為基本思路,將新媒體分享推送作為其重要的功能設置。以往,學校優秀的新聞報道,只能通過校園網首頁來發布與傳播,新聞網自身的影響力都不盡如人意,究其原因這是因為社會網絡化信息化飛速發展,大眾閱讀習慣愈發碎片化,獲取信息的渠道也開始從電腦向手機等移動終端轉化,不與時俱進,就只能被時代拋棄。


新版新聞網將新媒體推送作為重要的功能設計,凡是在新聞網平臺發布的校園新聞,都會自動添加微信、微博和人人網等新媒體分享按鈕,讀者只需輕松點擊,就可以方便的將新聞的標題、重點圖片和鏈接,通過新媒體方式分享出去,通過不同的網絡社交圈和關注體系進行擴散,達到了傳統網絡媒體所不能企及的宣傳效果。
新媒體分享的功能也給基層宣傳工作帶來一些思路上的改變。機車學院負責宣傳工作的鄂嵋老師說:“作為學院宣傳工作,以往只是將重要的新聞投送新聞頭條,目的就是要上校園網首頁宣傳,現在新聞網提供的新媒體分享功能,讓我們基層的宣傳思路也有所調整,今后即使達不到首頁宣傳層次的新聞,我們也會積極的投送到新聞網的各個欄目,這樣一來,我們可以使用新媒體分享功能,其推廣效果也是很不錯的”。
手指輕觸,人人分享,人人都是北理工的宣傳員。
增強用戶體驗,多元形式,”圖說北理”豐富師生瀏覽體驗
網絡時代的發展,帶來的另一個閱讀習慣的變化就是圖示化趨勢,人們愈發喜歡通過圖片這種直觀的方式來獲取信息,沒有設置專門的圖片瀏覽平臺,是上一版新聞網重要的短板。




新版新聞網從讀者體驗出發,不僅從頁面設計上加強了圖片元素的運用,而且專門開辟了“圖片新聞”和“展覽展示”兩個圖片專欄,為鏡頭下美麗的北理工提供了專門的展示區域,也為各類學校工作提供了網上展覽展示的平臺。
自運行以來,發布了多期校園風光攝影作品展示,師生反映良好,不少基層單位也開始嘗試利用這個平臺,通過圖片新聞的方式反映基層工作,而展覽展示欄目,也成為學校文化宣傳和工作成果匯報的重要宣傳陣地。
只有不斷加強換位思考,真正貼近基層工作實際,才是真正踐行群眾路線。在開辟新欄目的同時,新聞網發揮網絡平臺的特點,為校園傳統媒體提供了更好的展示平臺,在原有的電子校報閱讀界面的基礎上,增加校報pdf閱覽方式;進一步優化視頻新聞播放效果,使之成為學校電視臺宣傳的重要窗口。
“以退為進”提升檢索效率,圖文資料檢索服務學校工作開展
在校園網的使用過程中,有一個基本功能是為廣大師生所以一直重視的,那就是校園網絡信息的檢索功能。在全校專兼職宣傳工作隊伍的共同努力下,校園網各個節點每天都在發布有關學校各方面工作的重要信息,新聞網是其中匯集學校重點新聞信息的核心平臺,基本上能夠實現對學校各方面的重點工作和重要成績的全面覆蓋,每則新聞通訊都詳細記錄了校園事件的時間、地點、人物等關鍵要素,在開展宣傳工作的同時,也成為了學校各類工作的網上資料庫。如果能夠有效利用,將為學校各級各類工作的總結梳理提供極大的便利。
“我很喜歡通過新聞網查閱以往的學校工作,不僅工作和成果的基本信息一清二楚,更方便的是可以直接將新聞中的圖片資料,用鼠標拖入PPT 或Word 文檔之中,既省去了查閱插入圖片的繁瑣,新聞中的圖片都是經過精挑細選的,所以畫面效果都很不錯,用來直接匯報特別好??删褪怯械臅r候,搜索到不夠準確,十分影響使用效果”,外語學院辦公室易偉明老師說。建設有效搜校園信息搜索引擎,也是一項不簡單的信息化建設工程,尚無法一蹴而就。但是師生的需求也十分迫切,如何有效的利用校園新聞信息,也成為了本次新網改版的一項重要命題。
雖然高效率的搜索引擎無法短時間內建立,但是經過宣傳部反復研討,認真調研,一個“以退為進”的新思路逐漸清晰起來。校園新聞信息的檢索,其核心是信息的有效性,現有檢索功能的弱化,究其原因是因為校園網內新聞信息量的龐大,搜索范圍龐雜導致檢索準確度的下降。當暫時沒有條件改善檢索功能的時候,“以退為進”,縮小新聞信息檢索范圍,就成為了提高檢索效率的有效辦法。
因此,新版新網建設過程中,將新聞網檢索功能(新聞網檢索欄)與校園網檢索功能(學校首頁上顯示的檢索欄)區分開來,新聞網所屬檢索欄的檢索范圍,僅限定為新聞網所發布的各類學校重點新聞,這樣一來,大大的提高新聞信息檢索的準確性,同時也保證了檢索結果的有效性。相信今后,新聞網豐富的圖文資料能夠更好的為各類工作的總結梳理提供有效支持。
一筆點睛,優化機制建設校園新聞樞紐
新版新聞網的建設不僅是注重一些細微之處的改進,還有更深層次的“戰略構想”,那就是成為學校新聞宣傳的樞紐平臺。要成為樞紐,那就必須做好“匯集”和“銜接”兩個關鍵點。
做好重要新聞資源的匯集,依靠的是內部機制的建設與梳理,本著“三貼近”的工作理念,新聞網在改版建設中,首先重新梳理了欄目結構,著重突出科研學術和人才培養,將關注基層、關注師生作為重點。另一個方面,加強功能建設,如新媒體分享和檢索功能就是通過滿足基層的宣傳和工作需求,來實現對學校重點新聞的匯集。
老版新聞網存在一個特殊現象,新聞頭條“一枝獨秀”,而其他子欄目均“瀕于死亡”,極大地影響了新聞網的可讀性,這主要與宣傳部網絡新聞原有的發布機制有關。在這次調整中,子欄目對新聞頭條的轉發得到了技術層面的保障,從而真正實現新聞網各子欄目的更新及時,再加上即將推出的后臺投稿模式,將從更深層次上提升新聞網運行水平,更好地匯集學校新聞資源。
在匯集學校新聞資源的同時,新聞網實現了學校各類媒體資源進行有效銜接, “樞紐”也實至名歸。宣傳部多年來在學校重點事件和人物報道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具有較強的宣傳報道能力,網絡化信息化削弱了以校報等為代表的傳統媒體影響力,而校園新媒體在蓬勃發展的同時,也暴露出在新聞挖掘采編方面的短板,新聞網正是填補了其中的“空白”,居中銜接,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樞紐作用——將傳統媒體在采編方面的優勢與新媒體快速傳播的特點有機整合,形成了校園媒體宣傳的整體格局,實現了校園宣傳內容質量與傳播效能的統一。
新版新聞網已經正式上線運行,將成為學校新聞宣傳工作的重要平臺,也將在不斷完善中,實現“外樹形象、內聚人心”的宣傳工作總要求,服務基層,在實際工作中踐行群眾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