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理工組織教師參加“兩岸四地高校教學發展網絡2016年會”
發布日期:2016-11-18 供稿:郇秀紅 攝影:郇秀紅
編輯:張波 審核:龐海芍 閱讀次數:
2016年10月28至30日,“兩岸四地高校教學發展網絡2016年年會”在合肥召開。本屆年會主題為“目標導向的教育教學與教師發展”,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學發展中心承辦,來自美國、香港、臺灣、澳門和大陸地區近200所高校的650余位教學發展人員、一線教師和學者參加了本次會議。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副校長陳初升出席開幕式并致辭。作為“兩岸四地高校教學發展網絡”的發起單位之一,北京理工大學教學促進與教師發展中心主任龐海芍等9人參加了本次會議。
會議邀請五位專家作大會報告,分別是密歇根大學的Matthew Kaplan和布朗大學的Mary Wright 的“Envision the Future: Creating Successful Centers for Teaching and Faculty Development Matthew Kaplan”,馬薩諸塞大學安姆斯特分校Gabriela C.Weaver的“Research 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ducation in United States Higher Education:Bridging the Gap to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普利茅斯大學Debby Cotton的“Teaching and Learning Enhancement in Higher Education: The Philosophy and Methodology of Faculty Development in the UK”國家級教學名師中國科學大學程福臻教授做的題為“科教結合,培養一流創新人才”介紹了中國科學技術法堅持科教結合、協同育人,建立了有效的創新人才培養體系;香港理工大學教學發展中心總監何淑冰博士做了題為“面向廿一世紀的挑戰:重構學習成果和學習經驗”。
除大會報告外,會議安排了教學工作坊、教學發展1+1、圓桌會議、教學研究報告等環節,使與會者有機會有同行進行充分交流經驗分享。會前安排了北京理工大學龐海芍、臺灣大學李紋霞、香港理工大學何淑冰、美國馬薩諸塞大學安姆斯特分校史美瑤、普利茅斯大學Debby Cotton、澳門科技大學孫建榮、臺灣大學王秀槐、復旦大學張學新八位專家為300余名與會者做前置研修班;會議期間還組織了教師教學發展中心新進主任圓桌會議。
中心主任龐海芍受邀做了主題為“新教師研習營設計方案與實踐探索”的前置研修班,介紹了北理工新教師崗前培訓的探索與實踐總結,同與會者進行了深入交流。
光電學院藍天教授做了題為“研究生實驗課程中分類施教模式的深入實踐”的研究報告;生命學院趙東旭老師做了“借傳統實驗課堂提升本科生科研素質的思路及嘗試”;材料學院張愛英老師做了題為 “基于科研平臺的研究型實踐教學體系改革的探索與實踐”的教學報告;數學與統計學院徐厚寶老師做了題為“微積分MOOC數據的統計分析研究的報告”;自動化學院高琪老師主持了題為“如何將教學研究從經驗總結提升為教與學學術(SOTL)”的教學工作坊,均得到了與會者的一致好評。此外,中心工作人員也積極參與本次年會,與參會代表廣泛交流經驗。
本次年會主題鮮明、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對于拓展教師教學發展中心教師視野,學習更先進的教師發展理念,接觸更豐富系統的教師教學發展工作方法,進一步推進學校教師教學發展工作具有積極意義。
兩岸四地高校教學發展網絡: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 (CHED) Network,由北京大學、北京理工大學、東北師范大學、東南大學、復旦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臺灣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浙江大學、中國海洋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高校教學發展中心于2013年共同倡議發起成立,屬于民間組織,是高校教師教學發展方面的跨校合作組織,重在交流教師教學發展的動態,注重教師能力的提升和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首屆秘書處設于上海交通大學教學發展中心,2015年年會由我校教學促進與教師發展中心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