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教學名師羅慶生教授與青年教師談教書育人
發布日期:2015-12-31 供稿:機電學院 王雪慧 攝影:機電學院 王雪慧
編輯:機電學院 王雪慧 閱讀次數:
12月30日,北理工機電學院召開“教書育人”主題座談會,學院羅慶生教授與學院近兩年入職的青年教師、系教學主任、支部書記分享指導大學生科技創新的經歷及教書育人感受。學院院長焦清介教授參加了座談會,座談會由學院黨委書記栗蘋教授主持。
羅慶生多年來一直指導大學生科技創新,從2008年第一次獲得全國大學生創新論壇“我最喜愛的10件作品”,到2015年第八屆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年會上作品“飛天靈珠”機器人再次衛冕雙冠,經他指導的學生近620人,其中近390人獲得保送研究生資格,推薦出國留學近200人。多年的教書育人工作讓羅教授獲得了第十一屆北京市高校教學名師稱號,在他的眼中,“做好創新,教書育人,方乃人生大事"。
羅慶生從大學的四個使命引出了團隊在各方面做出的努力。他分享了多年摸索形成的實驗室科研項目、畢業設計、大學生科技創新“三位一體”的學生培養模式,“以高帶低、以研帶本”的團隊管理體系,“理論與基礎,實踐與綜合,創新與競賽”的大學生創新能力實踐教學體系。他建議將產學研平臺和本科生科技創新活動充分對接,要帶領學生走入企業、走進工廠,提升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羅慶生認為,大學生科技創新培養工作任重道遠,是一項集責任心、使命感、奉獻精神于一體的高智力、高體力的活動。羅教授鼓勵青年教師做好人才培養的工作,要有長遠的科研計劃、長期的經驗積累、長久的技術探索,要有寬闊的學術視野、寬廣的育人胸懷、寬松的工作氛圍,要有高遠的育苗眼光、高深的專業知識、高明的指導方法。
在座的青年教師從如何言傳身教、如何激發學生的積極性等方面與羅教授進行了討論與學習。青年教師楊成偉、第四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孫一銘博士回憶了在羅慶生教授指導下的科技創新生活,感慨自己有幸遇到一位既注重學生才識增長也注重學生人格塑造的好老師。
焦清介最后指出,隨著時代的前進,師生之間的關系、教師的價值取向在不斷發生著變化,他希望青年教師注重本科生培養、加強研究生指導,把育人做為第一價值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