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理工與德國巴符州舉辦“大學國際化與國際交流”研討會
發布日期:2015-10-27 供稿:國際交流合作處 孟毓煥 攝影:新聞中心 郭強
編輯:國際處 孟毓煥 閱讀次數:2015年10月19日,我校和德國巴登符騰堡州舉辦“大學國際化與國際交流:德國巴登符騰堡州大學與中國伙伴大學合作的未來”研討會,來自中德三十余所高校和研究機構的150余名代表出席會議,德國巴登符騰堡州科學研究及藝術部部長Theresia Bauer女士、中國教育部國際司楊曉春處長分別致辭,北京理工大學校長胡海巖院士做主旨演講。
研討會由北京理工大學常務副書記趙長祿教授和德國海德堡大學副校長Heermann教授共同主持。
校長胡海巖院士在主旨演講“Perspectives of BIT: Reshaping the World with Partner Universities”中回顧了學校與德國高校的合作歷程,并從歷史視角介紹了我校的發展和未來愿景。我校最早于1984與德國柏林工業大學建立校際合作關系,開啟了北理工與德國九所頂尖理工科高校合作的序幕。北理工與德國高校在機械工程、光電、宇航、納米技術等多個領域開展了科研合作,如與卡爾斯魯厄理工大學、斯圖加特大學的德國語言文學研究,與卡爾斯魯厄理工大學在電動汽車領域的科研合作等。北理工與德國高校交換生人數不斷增加,每年有超過100名學生赴德國伙伴高校學習,其中卡爾斯魯厄理工大學是接收北理工交換生最多的德國高校。我校每年舉辦面向德國TU9高校學生的暑期學校。胡校長還闡述了北京理工大學在全球化時代背景下瞄準國際學術前沿、服務國家戰略需求、超越自我、開放辦學的發展宏景。
Theresia Bauer部長在致辭中闡述了中德高等教育領域合作的重要意義,高度評價巴符州高校與中國伙伴學校的合作。她相信,高等教育國際化是時代的要求,學生交換、教師交流和科技合作不僅推動了高校的國際化,也對區域發展和全球經濟做出了積極的貢獻。Bauer部長表示,巴登符騰堡州科學、研究及藝術部將采取積極措施,支持大學校長之間、學者之間分享多樣化的合作經驗、謀劃共同的國際化發展道路,為巴符州高校與中國伙伴學校建立內容更加豐富的合作提供服務。楊曉春處長概述了中德教育交流合作所取得的豐富成果,高度評價本次論壇在豐富中德高校合作方面的重要意義,期望雙方高校為加強兩國高層人才培養、創新發展、產業轉型以及廣泛的人文交流的合作積極作為,為服務兩國關系發展、匯聚兩國民眾智慧做出新的貢獻。
研討會上,斯圖加特大學校長Ressel教授、北理工國際處處長唐水源教授、巴符騰堡州州立雙元制大學總校長Geilsdorfer教授、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副校長趙忠秀教授、曼海姆應用科技大學校長Leonhard教授、卓越聯盟高校代表西北工業大學國際處副處長張文濤先生作專題報告,分別闡述了中德高校合作的戰略選擇、學位項目、聯合研究與伙伴關系展望。北理工-卡爾斯魯厄理工大學校友牛霈先生、北理工-斯圖加特大學校友王奕涵先生作為留德學生代表發言。
參加本次研討會的學者、領導還包括德國烏爾姆大學校長Ebeling教授、卡爾斯魯厄理工大學副校長Kraft教授、霍恩海姆大學副校長Dabbert教授、斯圖加特媒體大學校長Roos教授、羅騰堡森林學科技大學校長Kaiser教授、諾廷根-戈斯林根經濟與環境應用科技大學校長Frey教授、埃斯林根應用科技大學副校長Czarnetzki教授、斯圖加特高等法院院長Steinle博士、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北京辦事處主任Schimidt-Doerr博士、廣東工業大學副校長陳立中教授、北京印刷學院副校長許文才教授、北京交通大學校長助理徐宇工教授。巴登符騰堡州科學研究及藝術部官員Tina Schlick女士、Hai Sun博士、Schoenmann Jochen先生,廣東省教育廳李金俊處長,德國康斯坦茨大學、海德堡應用科技大學、弗朗恩霍夫研究院、羅伯特博世基金會、史太白咨詢中心等機構的學者和代表,中國人民大學、東北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北京工業大學、北京化工大學、河北工業大學、太原理工大學、北京聯合大學等兄弟院校國際處領導和代表出席會議。北理工教務處、研究生院、國際處、留學生中心和學院領導、部分教師和學生(包括來自德國高校的交換學生)代表參加了會議。
研討會期間,胡海巖校長、趙長祿常務副書記和德國巴登符騰堡州科學研究及藝術部部長Theresia Bauer女士、斯圖加特大學校長Ressel教授舉行了會談,就加強我校與巴符州高等學校的全面合作、深化北理工-斯圖加特大學伙伴關系交換了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