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理工“學史明志”實踐團赴延安開展暑期社會實踐
發布日期:2015-07-16 供稿:北京理工大學“學史明志”實踐團 攝影:北京理工大學“學史明志”實踐團
編輯:人文學院 于滿 閱讀次數: 2015年7月10日,由北京理工大學校辦、學生工作處、團委、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和馬克思主義學院共同組織的北理工“學史明志”實踐團一行22人抵達革命圣地延安,正式開啟實踐學習之旅。
本次暑期社會實踐以我校75周年校慶為契機,重回延安,以探尋先輩足跡、點燃信念火炬、明確報國之志為主題。此次“學史明志”實踐團通過各學院宣傳動員、前期招募、后期選拔等多個環節,最終遴選出來自全校本碩各年級各專業的18名學生組成團隊,學生工作處處長郭彥懿擔任實踐團團長,人文學院輔導員于滿任副團長。與此同時,為進一步加強團隊管理,實踐團還在臨行前組成臨時黨支部,由郭彥懿老師任黨支部書記、基礎教育學院輔導員趙翌盛任支部組織委員、馬克思主義學院王娟老師任支部宣傳委員。
7月11日清晨,作為延安之行的第一站,實踐團全體成員乘車前往位于馬家灣的北京理工大學前身——自然科學院遺址。來到在圣地延安懷抱中的理工起點,同學們仔細聆聽講解,認真閱讀紀念碑文,久久佇立在紀念碑前,感受歷史,思索當下?;叵肫鹄弦惠叡崩砉と说钠D苦奮斗和今天的輝煌成就,感慨萬千。參觀過程中,恰逢北京理工大學黨委書記張煒同志一行前來參觀考察,張煒書記在紀念碑前與“學史明志”實踐團的同學們交流互動,并受邀與實踐團合影留念。
上午11時許,在延安大學圖書館會議室召開了“北京理工大學•延安大學學生座談會”,北京理工大學黨委書記張煒、延安大學校長張金鎖、延安大學黨委副書記田伏虎及兩校校辦、學生工作處、團委、研究生院、校友會、馬克思主義學院等多部門的領導參會,實踐團全體成員及延安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師生、學生會社聯主要學生干部進行深入的座談交流。會議由延安大學黨委副書記田伏虎主持。
延安大學校長張金鎖首先致歡迎辭,對北京理工大學領導和實踐團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延安大學學工部部長高峰、團委書記李揚分別介紹了延安大學的歷史沿革、學生工作與社團情況。隨后,北京理工大學學生處處長郭彥懿介紹了我校社會實踐的基本情況及“學史明志”實踐團的組成。在學生交流環節,兩校學生分別就馬克思主義學院的發展、學生科技創新、學生社團等內容進行了深入交流。在提問環節,我校人文學院2012級本科黨支部書記張苑弛同學針對延安大學學生黨建工作機制向延安大學的老師同學們進行請教,將活動現場的氛圍推向高潮。
最后,北京理工大學黨委書記張煒對此次座談會進行了總結。他向延安大學介紹了北京理工大學的人才培養情況,充分肯定了“學史明志”實踐活動的意義,指出北理與延大同根同源,本次實踐活動不僅僅是一次交流學習活動,更是一次尋根鑄魂之旅,今后應將此類活動常態化,進一步要加強兩校間的雙向互動,促進共同發展。
首日的交流活動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在后續行程中再次安排了多場交流活動。延安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張志強老師主持進行了兩校馬理論研究生交流,兩校師生共同分享了彼此在學習和科研上的心得體會,并就日常生活管理、職業規劃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交流。與此同時,實踐團內的其他成員也從自身擔任學生干部的角度出發,與延安大學的主要學生干部進行了座談,詳細交流了學校黨建、團建及科技創業創新的基本情況,場面熱烈,氣氛活躍。
7月12日上午,北京理工大學“學史明志”實踐團在延安大學路遙報告廳聽取了題為“黨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在排除萬難中創造輝煌奇跡”的主題報告,主講人高尚斌教授從“初到陜北的奮力開拓”、“抗戰初期的關鍵抉擇”、“克服抗戰危機的風范能耐”和“應對全面內戰爆發”四個篇章,結合詳實生動的史料,靈活的引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擺史詩,講故事,詳細、全面而又精煉的地概括了黨中央在延安的十三年風雨歷程和對現今的啟示。
在此次實踐中,除了交流座談、理論學習外,還包含著豐富的實地參訪活動。實踐團全體成員前往位于延安市延川縣的梁家河村,這里是習近平總書記做知青工作生活了7年的地方。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實踐團成員參觀了梁家河村使館及知青舊居,在舊貌新顏的對比中,真切地感受到了這里艱苦的生活環境,切實體會到了習總書記年輕時在梁家河插隊時自強不息、艱苦耐勞、勇于創新的精神,也體會到了“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的精神實質。此外,實踐團成員還參觀了延安大學校史陳列館、楊家嶺革命舊址、延安革命紀念館,并在寶塔山下合影留念。徜徉于樸實而厚重的一座座“歷史坐標”之間,大家對抗日戰爭時期的延安有了深入了解,也通過這種實地教學的方式從內涵豐富的延安精神中收獲到了不一樣的感想心得和精神觸動。
7月14日,為期5天的“學史明志”實踐團按照預定計劃完成所有任務,22名實踐團成員通過尋訪校史、交流討論、講座學習、參觀舊址等一系列活動,切身感受到了七十五年前在烽火硝煙中北京理工大學前身在延安建校的艱辛與拼搏精神。實踐團員紛紛表示,延安精神在我校七十五年的傳承與發揚過程中,不斷融入著北理工人的新理念、新思想,在校慶即將來臨之際,將延安精神落細、落小、落實是每一個理工學子的殷切期盼,同時也是每一個理工人肩膀上的責任與擔當。修德以明理,善學以精工,北理工人時刻銘記歷史,并以逢山開路的闖勁、只爭朝夕的拼勁、久久為功的韌勁,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為建設高水平特色發展的北京理工大學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附:“學史明志”實踐團團員心得摘錄
艱苦的環境并不會限制一個人的成長,反而往往會促進一個人的成長,越是艱苦的環境越是能鍛煉人的毅力。艱難困苦,玉汝于成。我們要向習總書記學習,我們要發揚吃苦耐勞的精神,學習延安精神,學習梁家河精神。——安劍鋒
下午見了寶塔山,延河,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正是此山,此水,養育了延安人民,也傳承了革命精神。我們作為當代大學生,應秉承延安精神,吃苦耐勞,艱苦奮斗下去,為了祖國更好的明天。 ——崔雅萌
延安精神,內涵豐富,博大精深,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寶貴財富。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是我們迎難而上,艱苦奮斗,開拓創新的不竭動力。——高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