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理畢業季】校長胡海巖院士:責任立于心 擔當行天下
胡海巖校長在2015屆本科生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上的講話
發布日期:2015-06-29 供稿:黨委宣傳部 攝影:黨委宣傳部 郭強
編輯:新聞中心 辛嘉洋 閱讀次數:
“我相信你們能通過先天的優秀潛質和后天的精準規劃,成就比父輩更加精彩的人生。但我更關心的,是你們的人格塑造、內心成長。我更關心的,是你們是否還堅守著對法制和道德的敬畏感,對學術和文化的尊重感,對中華民族復興和人類文明傳承的責任感,以及對他人的同情和包容之心。我更關心的,是你們是否已經真正成長為一個有責任、有愛心、有智慧、有能力的人。”6月29日上午,北京理工大學2015屆本科生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上,校長胡海巖院士面對3000多名意氣風發、朝氣蓬勃的全體畢業生殷殷囑托。
校長希望大家警醒,我們正面對一個責任意識愈發淡泊的年代,面對著紛繁復雜、功利浮躁的社會,我們仍需要思考遙遠而宏大的命題,堅守高貴而真誠的理想,擔當沉甸甸的社會責任。“責任是人生歷程的支柱,社會發展的基石,國家穩定的前提,是人們可持續發展、共建和諧社會的關鍵。”畢業生們不僅僅考慮個人的得失,更要深入思考國家、社會、人生的一些命題。他希望畢業生作為社會的表率,不斷彰顯仁愛、真誠、寬容的人性光芒,帶著感恩之心、赤子之心去回報父母、回報師長、回報社會。
畢業典禮標志著學校對畢業生綜合素質和學術水平的認可,也意味著畢業生履行社會責任的開始,因此“責任”與“擔當”成為了校長致辭中的高頻詞,也是一所高等學府人才培養所追求的至高目標,更是母校送別畢業生時最情深意切的寄語。
以下是校長致辭全文。
親愛的同學們:
首先,我代表全校師生員工,祝賀你們順利完成學業,踏上新的人生旅途!與此同時,讓我們共同感謝為你們成長付出辛勤努力的全校教職員工!
今天,面對3000多名意氣風發、朝氣蓬勃的本科畢業生,我感慨萬千,回想起四年前你們入學的那個夏天。那時,良鄉校區北湖只是一個剛完工的水池,如今已是樹叢環抱、魚兒成群的景點。那時,你們白天參加軍訓,晚上悶熱難耐,如今已能感受到宿舍空調帶來的清涼。這四年中,我和你們一樣,牽掛著足球隊的戰績,期待著學校的進步,期盼著北京的藍天。四年來,你們收獲知識、增長智慧、結識朋友、開拓視野,成長為自信、自立的北理工人。作為校長,我為你們感到驕傲,相信你們一定能夠創造屬于自己的未來。但臨別之際,我心中仍有些擔憂,想借此機會和同學們交流思想。
今天,學校首次舉行由全體本科畢業生出席的畢業典禮,我就從畢業典禮談起。在我校圖書館中,收藏著全國300多位老科學家的史料,包括他們在民國時期或新中國成立之初身著學位服的畢業照。每當我看到這些老照片,腦海中就會閃現若干歷史片段。從上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我國大學不僅曾一度停止招生,而且恢復招生之初并不舉辦畢業典禮。我作為1977年恢復高考后的第一屆本科生和1981年實施學位制度后的第一屆研究生,當時沒機會身著學位服出席畢業典禮,留下了永久遺憾。但即使在是非顛倒的文革時期,即使身著學位服的畢業照被冠以“資本主義教育”的罪名,老科學家們依然冒著巨大的政治風險珍藏著他們的畢業照。因為在他們心目中,大學畢業是值得永遠銘記的歷史時刻,這象征著他們立德修身、完成學業,走上學術報國之路。
正因為如此,我們將畢業典禮確立為學校最神圣、最莊重的儀式。在有信仰者心中,必然有一個信仰的世界,而儀式就是信仰世界與物質世界之間的橋梁。今天的畢業典禮,不僅標志著學校對你們綜合素質和學術水平的認可,也意味著你們履行社會責任的開始;不僅象征著你們四年共同旅程的終結,更象征著你們新的人生征途起航。它是北理工這個大家庭中溫暖的告別禮,更是你們莊重的成人禮。
在學校決定舉辦由全體畢業生出席的畢業典禮之前,負責組織典禮的部門和老師總有擔憂,因為在往年的學位授予儀式上,會出現這樣的尷尬:一開始場面熱烈、秩序井然,被授學位者倍受矚目;隨后氣氛嘈雜、人越走越少,最后被授學位者面對冷冷清清的場面;一場隆重的儀式,因此變得虎頭蛇尾。
這雖然是一件小事,卻引起我對當代年輕人的觀察和思考。你們是伴隨著互聯網發展成長起來的一代,與父輩相比,你們思想更自由,意識更獨立,志向理想和人生方式更多樣。在網絡世界里,你們會調侃權威、解構嚴肅,還有自嘲的精神。我相信你們能通過先天的優秀潛質和后天的精準規劃,成就比父輩更加精彩的人生。但我更關心的,是你們的人格塑造、內心成長。我更關心的,是你們是否還堅守著對法制和道德的敬畏感,對學術和文化的尊重感,對中華民族復興和人類文明傳承的責任感,以及對他人的同情和包容之心。我更關心的,是你們是否已經真正成長為一個有責任、有愛心、有智慧、有能力的人。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我將感到深深的欣慰。親愛的同學們,基于“責任”這個話題,我還想再叮囑你們幾句話。
一是希望大家警醒,你們正面對一個責任意識愈發淡泊的年代。
我們生活在一個全新的時代,一個告別了物質貧困、遠離了信息匱乏的時代,但卻是一個越來越講求實效的逐利時代。身處于由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的轉型期,人們已遠離“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的場景,告別了隨遇而安、聽人安排的生活態度,取而代之的是強烈的自主意識、獨立意識、效率意識和競爭觀念。許多人更加關注自我,更多盤算收益和付出之比,而責任意識正隨之淡化。
因此,我想詢問同學們,面對這個紛繁復雜、功利浮躁的社會,你們是否還思考一些遙遠而宏大的命題?是否還堅守一份高貴而真誠的理想?是否還愿意擔當沉甸甸的社會責任?希望你們理解,整個社會群體的發展,基于秩序,基于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依存、相互信賴、相互幫助。只有尊重和傳承這樣的秩序和關系,才能形成良性互動,共同創造文明。希望你們能深刻理解付出和責任的意義,將高貴的品格融入靈魂。
二是希望大家覺悟,維護良知的責任已經落在你們肩上。
梁啟超先生曾說:“一家之人各放棄其責任,則家必落;一國之人各放棄其責任,則國必亡;全世界人之各放棄其責任,是世界必毀。”任何民族的崛起、國家的昌盛、乃至世界的和平,都離不開青年一代對國家、民族乃至人類的生存與發展的責任擔當意識。可以說,責任是人生歷程的支柱,社會發展的基石,國家穩定的前提,是人們可持續發展、共建和諧社會的關鍵。
責任意識是人的自我意識中最核心、最深層的東西。一個人沒有責任感就不可能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就不能正確處理個人與自然,個人與社會的關系,更談不上人的全面發展。你們從牙牙學語到亭亭玉立,從蹣跚學步到棟梁之才,家庭、師長、社會傾注了無數心血。今天,我希望你們不僅僅考慮個人的得失,更要深入思考國家、社會、人生的一些命題。希望你們作為社會的表率,不斷彰顯仁愛、真誠、寬容的人性光芒,帶著感恩之心、赤子之心去回報父母、回報師長、回報社會。
三是希望大家堅信,你們能夠肩負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
人的社會責任感并非天生就有,而是在后天的教育培養和社會實踐中逐漸形成和提高的。林肯曾說:“每一個人都應該有這樣的信心,人所能負的責任,我能負,人所不能負的責任,我亦能負,如此,你才能磨練自己。”
盡管輿論調侃你們“傲嬌”、“高冷”、“玻璃心”,盡管有人抨擊你們常用“理都懂”、“然并卵”這樣的網絡語言,但我相信,你們是大有希望的一代。因為在一次次志愿服務中,我看到一群熱愛社會、甘于奉獻的北理工學子;在一次次災難面前,我看到一群感同身受、尊重生命的北理工學子;在一次次科技創新競賽中,我看到一群崇尚科學、創意飛揚的北理工學子。
同學們,每一代青年都在前輩疑慮和不解的苛責聲中走上歷史舞臺,最終都創下了超越前人的業績。你們應該相信,前方的路雖然漫長,但你們終將站在舞臺中央!
同學們,幾個月后我們將隆重慶祝學校建校75周年,歡迎你們回母校歡度佳節。你們再回家時,母校將親切地稱呼你們為“校友”。希望你們關心母校的建設和發展,支持母校、宣傳母校!母校永遠支持你們、歡迎你們、祝福你們!母校將是你們奮斗路上永遠的心靈港灣!
媒體轉載:
【人民網】北理工校長給畢業生的叮囑:責任立于心 擔當行天下
原文鏈接:【人民網】北理工校長給畢業生的叮囑:責任立于心 擔當行天下
【光明微教育】北理工校長胡海巖:你們終將站在舞臺中央
原文鏈接:【光明微教育】北理工校長胡海巖:你們終將站在舞臺中央
【北京考試報】責任立于心 擔當行天下
【北京晚報】揮手作別 校長的“最后一課”
【微言教育】校長說(第7輯):努力使自己的人生既成功又幸福
原文鏈接:【微言教育】校長說(第7輯):努力使自己的人生既成功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