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4-12-22
供稿:機械與車輛學院
攝影:郭強
編輯:新聞中心 郭強
閱讀次數:
12月18日,機械與車輛學院綜合改革討論會在1號樓233會議室召開。校黨委書記張煒、副校長趙長祿、副校長孫逢春,學校辦公室主任郝志強、副主任王學普,機械與車輛學院院長項昌樂、黨委書記閻艷,常務副院長唐水源及院領導班子成員左正興、胡紀濱、左建華、姜瀾、范文輝,各學科專業責任教授苑士華、馬朝臣、王西彬、王曉力及院長助理等參加了會議。
首先,由院長項昌樂教授代表學院領導班子匯報了機械與車輛學院綜合改革方案(草案)。機械與車輛學院根據學校開展現代大學制度改革的部署,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明確要求,為把北京理工大學建設成為國內一流和國際知名大學的宏偉目標,以《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的總體戰略及指導思想為指南,初步確定了學院改革的總體思路、任務和保障措施等綜合改革方案。
項昌樂在匯報中,詳細闡述了學院的綜合改革方案,強調要形成完善的、具有自身文化特色的、在現代大學制度下運行的相關機制;要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要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能力作為人才培養成效不斷提升的基本保證。強調了把改革創新作為學院各方面實現快速和諧發展的強大動力;把建設科學合理常態化運行制度和長久持續文化積淀作為改革的歷史使命。學院擬從2015年起,分階段分步驟啟動學科專業建設、教育教學、科學研究、人事制度、資源管理等各項改革。
院黨委書記閻艷教授匯報了學院形成綜合改革方案的思路,即始終以問題為導向、以發展目標為牽引,圍繞學院持續發展應著力解決的實際問題、更好地激發內動力,作為改革出發點的。擬通過綜合改革,形成良好的內部治理結構;以更大的吸引力和更有力的內部激活,建成一支滿足學院發展需求的一流師資隊伍;實現利益相關方(學生、教師、用人單位、同行等)高度認同的人才培養質量結果。
前期參與討論的各學科專業的責任教授們也紛紛發言。苑士華教授表示,改革是機遇,也是挑戰,希望學院的綜合改革力度要加大、思路要有超前意識;馬朝臣教授希望,改革要能直面問題、解決問題,實現學院整體水平大幅度提高;王西彬教授建議,要發展,就必須改革,教師們更要學習前沿知識,構建與發展相適應的知識架構,瞄準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王曉力教授希望,通過改革,實現基礎研究成為學科共同的平臺,探索更多的前沿方向,擴大學科內涵。
校領導對機械學院的綜合改革方案(草案)表示肯定,認為比較全面、系統;同時,也對綜合改革方案的制定提出了具體建議。孫逢春副校長認同學院關于人才培養方面所提出的改革設想,特別是如何激勵課程責任教授和本科責任教授發揮更大作用的想法。他建議,人才培養要以目標導向,出口導向,分類進行培養,突出培養拔尖創新人才;充分發揮已有資源,賦予國家實驗室、專業實驗室更加明確的功能。
趙長祿副校長建議,改革要突出重點和難點,要促進學院的全面綜合發展,解決關鍵的問題;要以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為指導,實現跨人才培養、學術研究、隊伍建設、資源保障、運行機制等各方面的綜合協調。他建議,學院要通過整理、完善綜合改革要點,加強溝通協商;歸納難點開展摸底,廣泛征求意見,制定出具有群眾基礎的實施細則。
張煒書記對學院的綜合改革方案表示了肯定,對下一步改革方案的修改、實施,提出了三點具體要求:首先,學院在學習借鑒其他高校綜合改革方案的同時,要符合本院的實際情況,要有自己的特點,要有創新;第二,學院要通過分析表象問題和深層次問題,認真思考產生問題的原因。通過對問題的梳理,有助于學院進一步凝練目標,進一步找準問題,進一步制定有針對性的、可操作的措施。第三,對比學校年中報告,建議學院認真思考學校提出的綜合改革“改什么、為什么改,如何改”的問題,是否有重大缺項,又有哪些創新。最后,他希望學院在會后,要廣泛多方征求意見,使綜合改革更符合實際,更具操作性,更能取得預期的成效。
學院領導表示,繼續按照校領導的要求,進一步完善綜合改革方案,在廣泛征求多方意見的基礎上,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細則,使機械與車輛學院的綜合改革,能夠穩步進行、推動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