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理工基礎學院機械學部舉行暑期社會實踐評審答辯會
發布日期:2014-10-17 供稿:基礎學院機械學部團總支 攝影:機械學部2014年暑期社會實踐團
編輯:基礎教育學院 陳浩 閱讀次數: 10月12日12:30,基礎學院機械學部2014年暑期社會實踐評審答辯會在理學樓B106舉行。經過學部二輪選拔的15支隊伍入圍評審答辯。學部2013級、2014級輔導員作為評審團成員參加了評審答辯會。
答辯會伊始,機械團總支播放了一段精心制作的實踐集錦視頻,讓同學們領略到了機械學部同學們暑期生活的繽紛、充實。之后,進入評審答辯階段。每支隊伍分別進行了6分鐘的成果展示和2分鐘的答辯。成果展示過程中,通過各隊伍精心制作的PPT和視頻,同學們時而深切感受民族之魂、徜徉在民族文化長河之中;時而涌起發展現代科技,立志科技報國的情懷;時而為同學們的愛國心、責任心、好奇心、公益心、上進心等青年的時代精神深深折服,同時也為同學們充分利用自己的暑假,積極做一個“中國夢”的圓夢者感到欣慰和自豪!3個小時的評審答辯會凝結了同學們暑期2個月的精華,讓現場同學收益匪淺。
此次評審答辯之后,機械學部將遴選典型優秀團隊專門面向大一學生開展暑期社會實踐優秀團隊風采展,宣傳和介紹開展社會實踐的典型經驗、做法,促進實踐育人實效。
附:
機械學部2014年暑期社會實踐紀實
機械學部2014年暑期社會實踐今年5月正式啟動,學部團總支召開專題動員,面向學部900余名2013級學生召開了3場動員會。經過動員,共立項團隊121項,覆蓋學部全體2013級學生,覆蓋率達100%。7月2日晚,學部組織召開了2014年暑期社會實踐出征儀式,121支團隊的組長參加并領取了實踐團隊服裝和旗幟。
經過暑期2個月的實踐活動,截至8月30日,隨著最后一個實踐團隊完成各項實踐任務,機械學部2014年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完美收官,每個實踐團各盡其能,各司其職,各顯才智,充分展現出當代大學生關注社會、關心民生、關愛弱勢群體、傳承優秀文化的信心和決心,取得了豐碩成果,團隊提交實踐通訊100余篇近50余萬字,提交個人心得體會近500篇,提交照片1268張,其他各類文檔700余份,視頻記錄篇片近30個,帶回實物近10件。
此次社會實踐內容豐富多彩,從多個角度構成了立體的實踐項目體系,為學生帶來了全方位的實踐體驗。
1. 傳統文化教育,感受民族之魂
暑假伊始,柳磊帶領著他的實踐團隊來到京南50公里的河北省固安縣,采訪一位民間手工藝人王秀。曹赟琪和他的小組于8月15日前往敦煌參觀了莫高和窟壁畫。8月6日侯如非同學帶領他的團隊前往南昌市開展了為期10天的南昌瓷板畫歷史傳承情況和當下及以后發展情況的調研活動。馬宏邦先后去了鐵人紀念館,大慶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以及大慶采油七廠這三個地方。7月9日上午,北京理工大學“傳承文化,圓夢中國”文化之旅實踐團來到孔府、孔廟、孔林進行參觀學習。王曉光小組于7月12日隨船到達劉公島,探尋中日關系的里里外外。王怡等4人赴重慶調查火鍋文化。岳楷欽小組前往北京譚雪舌尖上的老北京。
2. 深度體驗觀察,體會國情民情
2014年暑假崔丁松所在小組在湖北宜昌進行了社會實踐調查。李藍天小組為了全面地了解宜昌地區的整體民生的概況,小組一行5人前往宜昌,采用詢問群眾、親身感受、調查問卷相結合的方式對三峽周邊民生情況做一個基本調查。尹蒙蒙帶領他的團隊實地調查了北京地鐵票改價可能帶來的影響。
3. 感受現代科技,把握時代脈搏
成明明一行七人造訪了從203的研發中心到保和防務的生產車間各個研究中心,全面地接觸了航空飛行器的設計與構造。黃思淵實踐小組實踐自8月1日到8月20日進行,實踐地共涉及鄭州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山東大學,西南大學等多所高校,切實開展了多種形式的慕課社會調查,取得良好效果。
4. 志愿公益服務,我們都在路上
佘藝的團隊在發放問卷,實地采訪上都下足了功夫,實現了“心語”主題的公益活動。6月組團,8月出發,丁柯委的實踐團隊為回放敬老院做了充分準備。胡景暢的團隊前往電影《海洋天堂》里的“北京星星雨教育研究所”關愛自閉癥患者,傳遞來自背離的溫暖。劉旺等5名同學則于7月8日走進灤南縣“愛心小院”,進行為期四天的社會實踐活動。
5. 專題社會調研,承擔社會責任
本次社會實踐,陳修齊小組分為了兩個小隊,一隊參觀了北京汽車博物館,另一隊人則遠赴沿海經濟發達地區調研參觀民營汽車電器企業。黨逸翔的小組對大學收費問題進行了跟蹤式調查。高亮的實踐團隊于8月27日至8月30日進行了為期4天的社會實踐活動,調查了解了青城山的文化遺址現狀。李佳蔓同學則對地鐵設計進行了調查。孫嘉偉的小組赴香港對其未來發展展開了為期三天的交流實踐活動。
機械學部2014年暑期社會實踐五大題材互不交叉,自有深度。在一個個實踐的事例中我們也能感受到暑期社會實踐拓寬了學生的視野,提升了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為將來走向社會上了很好的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