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頒獎分享會在我校舉行
發布日期:2013-09-13 閱讀次數:

9月11日,由共青團中央和全國學聯主辦,北京理工大學、中國青年報社和中國高校傳媒聯盟承辦的“青年自強•圓夢中國”——“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頒獎分享會暨2013年度尋訪“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活動啟動儀式在中關村校區七號樓報告廳舉行。團中央書記處書記傅振邦,黨委副書記、副校長李和章,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俞敏洪,中國青年報社常務副社長張坤,共青團中央學校部副部長、全國學聯副秘書長杜匯良,團北京市委副書記熊卓等領導、嘉賓出席了此次活動。
黨委副書記、副校長李和章代表學校致辭,向獲得2012年度“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榮譽的優秀青年學子表示衷心的祝賀。并用獲得本次大學生自強之星標兵的我校張大奎博士的感人事跡激勵青年學子意氣風發、斗志昂揚的追逐自己的夢想:因為實現夢想的道路從來不會是一帆風順的。天道酬勤,有恒乃成,所謂自強之外無上人之術。青年一代要保有“胸懷多少難甘事,凌霜傲雪當自強”的氣魄和信念,為實現自己的夢想不斷奮斗。
接著進行了“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提名獎” 、“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 、“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活動院校優秀組織獎的頒獎環節。北京理工大學榮獲“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活動院校優秀組織獎,我校計算機學院的王穆容同學榮獲“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提名獎”。
在“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標兵”頒獎及分享環節,獲選的10位自強之星標兵以“青年自強•圓夢中國”為主題講訴了自己的感人故事。他們中有演繹“無胃人生無畏病魔”的小姑娘靖易,有寒春躍入刺骨池水救人的吳書強,有“六年如一日”背同學上學的小姑娘楊靜,還有5年做17份兼職,靠自己的努力完成大學學業的武曉妹等。榮獲該獎的我校學生張大奎兩歲時因高燒未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被確診為“核黃疸后遺癥”,自此他的身體機能受到嚴重損害,直到六歲時尚不能獨自站立。然而,突然的不幸并沒有阻擋他的人生之路,張大奎同學以堅韌的毅力創造了一個又一個驚人的奇跡。他不僅恢復身體的部分機能,還憑借頑強的毅力完成了自己從小學到高中、大專、本科一直到碩士的學業,而今成為我校計算機專業的一名優秀博士研究生。他在分享時說:“無論你身處何種境遇,只要你還保有一顆兢兢業業、不甘平庸的心,只要你還走在不斷強大自我、惠及他人的路上,這樣的人必將都是生活中的自強之星。”
新東方教育集團董事長俞敏洪表示同學們的自強不息,讓自己在資助“自強之星”活動中收獲了快樂。團中央書記處書記傅振邦在講話中首先與同學們分享了對“中國夢”的理解,并進一步指出,在新時期,弘揚自強不息精神,凝聚實現“中國夢”的磅礴青春力量,一要堅定信念,二要擁有夢想,三要擔當責任,四要堅守執著。他寄語青年人,“夢在前方,路在腳下,奮斗不已,自強不息。”
尋訪“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活動由團中央和全國學聯主辦,自2008年啟動以來每年舉辦一次,評選“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標兵”10名,“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100名和 “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提名獎獲得者800名。在今年的活動中,校團委結合“信仰•青春•陽光”主題教育活動中“青春榜樣”的選樹工作,從校級青春榜樣庫中推薦了張大奎、王穆榮兩名自強不息榜樣參加全國大學生自強之星評選。據悉,本次活動共有全國各院校推薦的9164名大學生參評,其中張大奎同學榮獲“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標兵”,是我校參加尋訪“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活動以來第一位獲得該榮譽的學生,王穆榮同學獲得“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提名獎。
附:張大奎分享感言稿
我來自河南一個小縣城的普通農民家庭,能夠走到今天,一方面有自己的一點堅持,但我明白,更多是周圍好心人的不斷幫助和社會的寬容接納的結果。我一直說自己是一個“不幸的萬幸兒”,說“不幸”,是因為我從小就有殘疾,失去了很多正常人應有的快樂和便利;說“萬幸”是因為我趕上了好的時代,當今社會給了每個人更多的接納和尊重,讓大家都有出彩的機會。
我小時候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有一天會在這里領這樣一個“自強之星標兵”獎,一路走來,無數人曾經無私地給過我幫助和關懷,他們當中,有的人我連名字都不知道,但在我心目中,他們才是真正默默無聞的標兵和英雄。
今天頒獎的主題是“夢想”和“自強”。
關于夢想,我從小就認為它和我的關系不大。生長在農村,眼界有限的不能再有限,加上身體殘疾,生活在我眼里是現實的,甚至是殘酷和令人絕望的。但還好有我的父母,他們接受了這樣的生活,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們以農民特有的質樸堅韌,還有為人父母的不忍初心,努力地在絕望中尋找希望。是他們把我送出了一個怪圈,讓我結識了更多的人和更廣闊的天地,所以后來我才可以慢慢擁有了一些“不切實際”的想法,現在想想,大概就是所謂的夢想。與此同時生活還教會了我一個道理:說出來的夢想是最不牢靠的。等有一天你把你內心暗暗滋養很久的夢想實現了的時候,再去告訴別人你曾經懷揣過那個夢想,不然夢想就是空談。也許我的想法過于保守和不自信,但我始終認為,如果我們心中沒有對現實、殘酷、絕望等種種的深入理解,那么我們對夢想的解讀也一定是浮皮潦草的。
關于自強,我很欣賞俞敏洪老師的一段論述:自強和一個人的出身以及所處的社會地位沒有關系,認為自強就是窮人家的孩子從什么都沒有到最后成功,這是狹義的理解。自強是指一個人無論在什么平臺上,都能利用好這個平臺的資源取得成功。近代思想啟蒙者梁啟超先生也說過:少年強則國強。從這個意義和角度上講,我們現在倡導的“中國夢”,落實在我們青年人身上,實則是一個“自強之理想”。
無論你身處何種境遇,只要你還保有一顆兢兢業業、不甘平庸的心,只要你還走在不斷強大自我、惠及他人的路上,這樣的人必將都是生活中的自強之星。
(審核:方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