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一本難得的好書——《哈默手稿》
發布日期:2013-09-03 閱讀次數:
供稿:出版社 張孌英 編輯:新聞中心 段煉
《哈默手稿》是意大利天才列奧納多•達•芬奇的代表手稿。達•芬奇本身是畫家,《蒙娜麗莎》《最后的晚餐》等珍藏于盧浮宮的畫作就出自于他的手筆,但是他的才能遠遠不止于此,他在天文、地理、水文、建筑、機械制造以及力學、光學等都有涉獵并且建樹。而且又并非僅僅建樹而已,在每一個方面的研究或者設想都遠遠地走在他所生存的時代的前面。
達•芬奇一生勤于記錄,寫下了數以萬計頁的手稿,在他那卷帙浩繁但疏于整理的手稿里,達•芬奇就像一個被神秘的欲望激動得左沖右突而最終無所斬獲的孩子。但這些草稿經過諸多波折分散于世界各地,鑒于此,他在米蘭時書寫的連續72頁的《哈默手稿》則更顯彌足珍貴。手稿當中包含大量對水力學、天文學、建筑學、巖石及化石的闡述文字和草圖。當1994年微軟總裁比爾•蓋茨以3080萬美元的價格購買了《哈默手稿》時,傳記作家麥克爾•懷特問他為什么要這樣做,蓋茨苦笑道:“因為我需要它。”并說“《哈默手稿》屬于全世界”。蓋茨的這個舉動,被認為是這個患有輕度自閉癥的科學狂人通過購買行為來向那位生于500年前,第一個真正思考人和世界運轉機理的科學巨匠致敬。
比爾•蓋茨雖然說過《哈默手稿》屬于全世界,也曾把這批手稿在世界范圍內每年進行一次展出,但從1994年至今卻從來沒有在中國展出過,中國民眾能夠一睹這批原稿的人可以說極其稀少。
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經過兩年的苦心努力,將這批手稿原稿連同大英圖書館所做的權威解讀進行翻譯和整理,終于在2013年5月出版和讀者見面。出版不久便頻頻加印,得到了讀者及媒體的廣泛關注與好評。包括新浪網、人民網、中新網、搜狐網等在內的主流門戶網站的新聞報道,以及《光明日報》、《中國科學報》、《北京晨報》、《華西都市報》、《揚子晚報》、《金陵晚報》、《羊城晚報》、《燕趙都市報》、《都市快報》等多家國內主流媒體的采訪與專題報道。該書2013年7月入選教育部社科司舉辦的“中國高校出版社書榜”,8月又榮登《光明日報》評選的“光明書榜”,讀者好評不斷。有的網友說:“淡淡的黃色紙卷,有種復古的感覺,好像回到了那個時代。很值得擁有,以后不論去到哪里我都確定要帶上它。”我校副校長李和章教授在《光明日報》上發表書評,他在文章中寫道:
“有這么一類書,是會讓讀者愛不釋手的,你會被它的每一行文字所吸引,以至于迫不及待地要讀下去,而在你閱讀的過程中,觸摸它的每一張書頁,都會令你的精神產生極大的愜意。如此痛快的感覺,并不會因為書本的題材內容和行業領域而有所不同,也不會因作者與讀者之間年代與地域的距離而有所隔絕——唯其這樣,作者才算是稱職的作者,書本才算是好的書本。
當然,不待我言大家也都知道,《哈默手稿》一書的作者是列奧納多•達•芬奇。盡管他辭世至今已經有將近五百年,但是,他仍然是一個難以企及的傳奇,或者,正如他的學生弗朗西斯科•梅爾茲所言,‘造物者無力再造出一個像他那樣的天才了。’我們可以僅僅說,他是一位物理學家嗎?是一位藝術家嗎?數學家嗎?建筑師?音樂家?發明家?地質學家?植物學家?再或者,他是一位醫學家嗎?不,上述任何一個稱呼用在他身上,都會是對他的其他方面的才能和技藝的不公,他是一位科學家!以一個人所能夠正常接觸到的知識領域的極限,充其量,不過能夠在上述的兩三個領域內同時有所建樹。而至于像達•芬奇一般全能,像大百科書一樣的人,接近了上帝的光輝和普羅米修斯的火種,我們才能尊敬地稱其為科學家。”
“在這本書的第55頁,他記錄下這樣的文字:‘陽光照射到水面,水面整體反射出陽光。在水面的每一個角落都可以觀察到很小的太陽圖像,這樣,水下太陽的影子比起天空中的太陽,顯得特別小。如果眼睛可以觀察到整個水層,可能看到整個水面太陽的圖像層層疊疊,斑斕輝煌。’這段文字,簡直超越了一般科普文字的親和水平,讀起來既簡潔又富有詩意,甚至還帶有那么一些哲理的味道,而在它的旁邊,則是他手繪的一幅日、地、月三者的照射與投影關系圖,線條精準而寓意明了。
事實上,不止是這一頁,這本書的每一頁所呈現給讀者的,都是這樣一種光怪陸離的新奇感,而且最重要的是,他是在闡述知識與科學。”(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3-08/06/nw.D110000gmrb_20130806_2-13.htm文章發表于《 光明日報 》2013年08月06日 第13 版光明書榜,《達•芬奇:難以企及的傳奇:讀〈哈默手稿〉》,作者:李和章)
【基本資料】
書名:《哈默手稿》
作者:【意大利】達•芬奇著 李秦川譯
書號:978-7-5640-7072-4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定價:88.00元
出版日期:2013年5月
(審核:林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