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亞太空間合作組織空間法律與政策論壇”在北理工舉行
發布日期:2013-06-29 閱讀次數:
供稿:法學院 王國語 編輯、攝影:新聞中心 段煉
2013年6月26日至28日,由亞太空間合作組織(APSCO)和北京理工大學共同主辦、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北京理工大學空間法研究所共同承辦的2013年亞太空間合作組織空間法律與政策論壇在我校國際教育交流中心舉行。來自聯合國外空委員會、歐空局空間政策研究所、亞太空間合作組織九個成員國的代表及日本慶應大學和香港大學的空間法律、政策科研機構的專家學者五十多人參加了會議。
開幕式上,首先由我校黨委書記郭大成代表東道主致歡迎詞。郭書記指出,此次會議的召開恰逢其時。就在會議開始前一個小時,中國神州十號飛船勝利返航。在熱烈祝賀中國航天事業取得新的里程碑的同時,郭書記指出,航天事業的蓬勃發展也將極大促進航天教育和科研的發展。北京理工大學在神舟飛船的關鍵部件與技術、空間飛行器技術、航天測控技術和運載火箭技術等領域,為中國航天事業培養了大批的人才。郭書記強調,航天事業的發展離不開法律政策的指引,同時也將帶動空間法律政策教學和科研的發展。郭書記介紹了北京理工大學空間法學科的建設情況,對北京理工大學空間法研究所成立六年多來取得的成績表示了肯定,并向與會代表介紹了我校空間法隊伍在中國《航天法》立法和外空多邊談判領域所做的貢獻和取得的優勢。
接下來,亞太空間合作組織秘書長張偉、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院長曲三強、外交部條法司馬新民參贊、聯合國外空委原法律小組委員會主席Tare Brisibe先生和本次論壇主席亞太空間合作組織外事法律部部長Ahmad Talebzadeh先生先后致辭。曲三強在致辭中指出,在法律大家庭里,空間法是小眾,但小眾不乏大家,小眾卻承擔著為代表人類科技最高成果的航天事業保駕護航的重任。曲三強介紹了法學院空間法學科建設的具體情況,并指出,此次國際會議的召開對于貫徹法學院“國際化、有特色”的發展思路具有重要的意義。
會議討論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空間法律政策主旨報告,由我校空間法研究所副所長、法學院院長外事助理王國語副教授和亞太空間合作組織外事法律部部長Ahmad Talebzadeh先生共同主持。作為主旨發言人之一,我校空間法研究所所長李壽平教授做了題為“外空活動長期可持續性國際機制的建立”;第二部分的主題是“亞太空間合作組織成員國國家航天立法”,王國語做了題為“中國航天文件中被不適當擴大的權利和義務”的發言;第三部分的主題是“空間法律政策的國際、區際合作”,王國語作為題為“中國空間法教學和科研現狀”的發言;第四部分是以圓桌會議的形式探討亞太地區空間法律政策研究中心的成立事宜。
此次會議增進了亞太空間合作組織成員國空間政策及法律方面的學者之間緊密聯系,各方對于彼此的法律政策機制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和理解,并就若干重要議題包括成立亞太空間合作組織空間法研究機構的可行性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在多方面取得了豐富成果,會議取得圓滿成功。
同時,此次會議進一步提升了我校及法學學科的國際影響,也為我校空間法學科的國際合作與交流提供了新的契機和平臺。
(審核:曲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