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機械學院 郝佳馨、曹冬旭 攝影:關超文 編輯:曹冬旭
結合“我的夢•中國夢”主題教育活動,為了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職業生涯規劃,機械與車輛學院在6月7日、8日先后舉辦了兩場主題教育講座,為本學期的主題教育講座活動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6月7日,為了讓畢業生提前適應進入企業工作的角色轉換,做好在企業里為行業發展作貢獻的準備,機械與車輛學院邀請了陜西法士特齒輪有限責任公司教育培訓處處長宋黎軍進行了一場主題教育講座。宋黎軍處長向同學們展示了法士特企業從困難走向輝煌的創業歷程,將一個富有朝氣、團結進取的先進大型國有企業的精神傳遞給青年學生。宋黎軍老師還結合企業對員工的要求,使學生們能夠對比自身來尋找差距,從而彌補自身的不足。宋黎軍老師勉勵同學們說,要珍惜青春時光,不虛度美好年華,要努力學習,充實自我,強大自我,為以后走上社會做好積極準備;機會永遠是給有準備的人準備的,奮斗是艱辛而痛苦的,拼搏和奮斗會創造美好人生,也會讓青春無悔。
6月8日,北京理工大學兼職教授、北汽集團副總工程師鄔學斌老師為機械與車輛學院學子們帶來了一場精彩的講座。鄔學斌老師從汽車發展史出發直至涉及汽車技術前沿,結合自己的成長歷程和國內外汽車產業的發展歷程,闡述了如何在中華民族汽車產業的大舞臺中追求實現個人的理想,進而為“中國夢”的實現貢獻力量。鄔學斌老師詳細介紹了2003年自己放棄美國的優越條件毅然回國投身中國自主品牌汽車發展的感想,以及回國后在奇瑞、北汽福田、北京汽車的奮斗歷程,讓同學們更加深刻地了解了“中國夢”和“美國夢”的區別,激勵著每一名青年學生立志為中國汽車產業有大變強勤奮學習、腳踏實地、勇于進取。
同一個周末開展兩次主題教育講座,同學們在得到不一樣收獲的同時,也提升了自身精神境界和體會到了本領上的不足。主題教育講座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之一,通過引入知名國企的專家到校舉辦講座,能有效增進校企合作,促進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的結合,擴大學生視野的同時用更加生動鮮活的案例,不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效。
(審核:范文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