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專家訪問宇航學院分布式航天器系統技術研究所并做學術交流
發布日期:2013-05-24 閱讀次數:

在北京理工大學外專引智計劃支持下,5月13-17日期間,宇航學院的分布式航天器系統技術研究所邀請了在空間碎片、碰撞概率、軌道預報等方向的10位美國專家學者來校訪問。美方來訪的著名專家有:* Kenneth Seidelmann,弗吉尼亞大學研究教授,曾任美國海軍天文臺臺長, 由于他的突出貢獻,太空中的3217號小行星即以他的名字命名。
* Kyle Alfriend,1999年當選美國工程院院士,2002年當選歐洲科學院院士,曾任著名期刊Journal of Guidance, Control and Dynamics的主編,獲得Von Karman Lecture等榮譽獎勵。2010年在航天領域舉行了一個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專題講座 Alfriend Astrodynamics Symposium.
* Kenneth Chan,Aerospace Cooperation公司的首席科學家,2007年獲得Aerospace Institute Achievement Award,并于2011年獲得美國宇航學會頒發的Dirk Brouwer Award(該獎勵每年只有一位獲得者)。著有專著“Spacecraft Collision Probability”(2008年由AIAA出版)。
分布式航天器系統技術研究所還邀請了來自北京跟蹤與通信技術研究所、北京航天自動控制研究所、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總體部、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工程部、中科院國家天文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國防科技大學(長沙)等多家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來我校,與美國學者共同就外層空間活動的長期可持續發展性、空間監測、空間系統通用技術、空間政策的新進展等方面的問題進行了充分的交流研討。中美學者就每項議題進行積極討論,并針對雙方共同關心的空間預警、軌道預測等熱點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CHAN教授還做了空間碰撞概率的專場講座,向師生介紹了他的專著,關于空間碎片環境、概率計算原理、國際空間站的碰撞概率、短周期與長周期的避撞方法、編隊飛行、球形誤差概率、計算程序等方面的內容,并向研究所張景瑞教授贈送了他的專著“Spacecraft Collision Probability”。
分布式航天器系統技術研究所是宇航學院為貫徹校“強地、揚信、拓天”發展戰略,繼“深空探測技術研究所”、“空間柔性結構動力學與控制研究所”后成立的專門針對分布式航天器、空間安全等領域開展基礎理論與應用研究機構。這次美國學者的訪問,有力地促進了該所與國際一流研究機構的學術交流。
(審核:胡更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