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霧霾天關注北理工電動車
發布日期:2013-01-30 閱讀次數:
來源: 光明日報 作者:北理工黨委宣傳部 楊揚
編者按:今年冬天,持續的霧霾天氣多日籠罩我國北方大部分城市,令人心有余悸。由于汽車尾氣污染是環境污染很重要的一方面,行業分析人士認為,節能環保已經成為我國今后的重點發展領域,在限制普通機動車方面來防治污染的同時,新能源汽車或將借此迎來新的發展機遇。那么我國新能源汽車的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處于什么樣的狀態之中?《教育服務》本期特別對我國新能源汽車科研重鎮——北京理工大學電動車輛國家工程實驗室作一簡單介紹。
霧霾籠罩下,也許會有人想起北京奧運會期間行駛在奧運村零排放區的50輛“綠色”電動大客車,沒有發動機的轟鳴,沒有尾氣。那是國際上第一次大規模使用鋰離子電池電動客車。
鋰離子電池電動客車由北京理工大學電動車輛國家工程實驗室自主研發。之后,2010上海世博會和廣州亞運會,來自北理工的電動大客車都是亮麗的風景線。還有2011年北京大規模示范運行的系列電動環衛車。
北理工電動車輛國家工程實驗室由國家發改委于2008年授權,在北京理工大學電動車輛工程技術中心的基礎上成立,是國內最早從事電動車輛研究的單位。早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末,實驗室就開始引進蘇聯制造的電傳動軍用車輛進行電傳動研究工作。從1992年開始參加原國防科工委組織的電動車輛研究開發工作。自國家“八五”計劃以來,一直是科技部、工信部、總裝備部和北京市政府的重點支持對象。在電動車輛科研、產業化和示范運行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研究成果。同時,實驗室在電驅動技術方面有著深厚的研究基礎,是國家863計劃驅動電機及控制器授權檢測基地。成功研制了純電動旅游客車、純電動低地板公交客車、混合動力電動旅游客車、燃料電池汽車、純電動轎車等共20余種電動車輛整車,其中10種整車產品列入我國國家汽車產品公告。開發了車用續流增磁電機及控制器、永磁同步電機驅動系統、一體化電驅動機械式自動變速(AMT)系統、支持快速更換的標準化電池系統等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電動汽車關鍵零部件產品。
奧運純電動客車成果如今已進入全面商業化推廣與應用階段。該純電動客車動力系統平臺已在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以及“十城千輛”項目中得到批量應用。同時,實驗室主持開發了北京121路公交車充電站,技術支持建造了國際上第一座具備電池更換功能的奧運公交車充電站,以及規模更大、功能更為完善的上海世博電動公交車充電站和廣州亞運會充電站等。
電動車輛是現代車輛技術的重要發展方向,也是我國實現交通領域節能減排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電動車輛國家工程實驗室是加快科技成果工程化和產業化的重要橋梁,對提升我國自主研究水平具有重要意義。北京理工大學電動車輛研究團隊經過20年自主創新和發展壯大,已成為我國乃至世界電動車輛領域的重要研究力量。
“占領以城市公交車、各種各樣的工業用車、環衛和物流車輛為主的城市用車市場將是未來電動車發展的重要目標。”之前,北京理工大學副校長、電動車輛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孫逢春在接受媒體記者采訪時說。孫逢春是國家863計劃“電動汽車重大專項”和“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重大項目”總體專家組專家、北京市新能源汽車專家組首席專家。長期致力于電動車輛整車集成與驅動理論研究、關鍵技術開發和工程應用工作。至今,作為第一完成人,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兩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
“十二五”以來,這一團隊主持國家863課題“純電動商用車動力系統平臺技術攻關”、“電機系統關鍵共性技術與評價體系研究”、“電池組快速更換系統集成技術研究與裝備開發”等3項課題及北京市科技項目等其他省部級項目6項,并承擔了大批企業委托科技項目。
2010年,在電動車輛國家工程實驗室老師的指導下,北理工機械與車輛學院的學生在中國大學生方程式汽車大賽中獲得總冠軍,并奪得八項大獎。2011年,該學生賽車隊在日本大學生方程式汽車大賽(共75支亞洲地區大學生隊伍參加)中獲得動態比賽單項冠軍。
“在未來5年—10年,將建設成為國際一流的電動車輛技術創新性研究及成果工程化轉化基地,國際知名的電動汽車創新人才培養基地,以及具有多學科交叉融合、高層次創新人才匯聚、管理高效開放、資源充分共享的電動車輛國家工程實驗室。”孫逢春說。
新聞鏈接: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3-01/30/nw.D110000gmrb_20130130_2-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