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學校友張思慶問鼎臺灣金馬獎
發布日期:2012-12-03 閱讀次數:
供稿:校友會辦公室、校團委

2012年11月24日,代表華語電影最高成就的獎項之一—臺灣金馬獎頒獎典禮如期舉行。我校2005級本科校友,導演張思慶執導的影片《拾荒少年》獲得最佳創作短片獎。張思慶2005年-2009年就讀于北京理工大學信息管理與工程專業,本科在讀期間,參加由我校藝術教育中心賈金莉老師指導的學生影視社團,曾擔任當時轟動校園的學生原創影視作品——《北理之戀》的男主角。后又參與創作了《孤獨心靈的魅力陽光》、《再見,戈多!》和《單程信號》等作品。2009年張思慶考入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碩士研究生,《拾荒少年》正是他的畢業作品。今年上半年他曾帶著這部剛剛初剪過的《拾荒少年》回到母校,并闡釋了如何使用影視語言等影視藝術問題。

電影短片《拾荒少年》講述了一個拾荒老人幫助少年找媽媽的故事,兩個社會邊緣人為了所謂的“理想”相依為命,走到了一起,開始了一段“尋根”的歷程……一切看起來都是那般美好,但導演對結局的觀照卻不免讓人心酸,老人的女兒和少年的媽媽在現實中似乎變成了一個善意的謊言。該片在入圍金馬獎最佳短片獎之前,已入圍了第29屆慕尼黑電影節短片競賽單元,還被推薦參與到圣丹斯國際電影節的獎項角逐中。
近年來,隨著學校素質教育工作的不斷深入,學生的素質特別是文化藝術素質不斷提升。而各類硬件設施的不斷完善以及社團的蓬勃發展,為大學生參與藝術創作、創意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條件。新晉電影導演張思慶,青年戲劇導演顧雷正是在學校這片雖然并不專業,但是充滿真摯與熱情的藝術沃土上成長起來的代表人物。
我們也衷心祝愿,在“德以明理,學以精工”的校訓精神引導下,圍繞學校“高遠的理想,精深的學術,強健的體魄,恬美的心境”的育人目標,學校能夠培養出更多高素質創新型人才,并成長為社會各界的領軍人物。
(審核:段麗萍 藺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