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理工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2012年“中國智能車未來挑戰賽”評測工作并參賽
發布日期:2012-11-09 閱讀次數:
供稿、攝影:機械與車輛學院 熊光明 編輯:劉淑鮮
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辦的第四屆“中國智能車未來挑戰賽” (Future Challenge 2012)于2012年10月31日-11月1日在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翁牛特旗舉行。研制具有自然環境感知與智能行為決策能力的無人駕駛車輛驗證平臺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視聽覺信息的認知計算”重大研究計劃的總體目標之一,交流和驗證我國視聽覺信息認知計算的研究工作成果是此次比賽的主要目的。
本屆比賽是在真實城區道路和鄉村道路環境中進行的公開比賽,包括城區道路(6.9公里)和鄉村道路(15.8公里)兩個賽段。在現有城區道路環境的基礎上,設置靜態車輛干擾、假人通行、U型調頭、有人駕駛車輛干擾等測試無人駕駛車輛避讓或匯入簡單車流的能力,以及在包含彎道和坡道等路段的鄉村道路上設有霧天天氣模擬裝置,以檢驗無人駕駛車輛在復雜路況和惡劣天氣環境下自主行駛能力。本屆比賽匯聚來自國內多所高校及科研機構的14支參賽車隊,是繼在西安和鄂爾多斯舉辦三屆“中國智能車未來挑戰賽”之后的第四屆比賽。
一、我校承擔2012 “中國智能車未來挑戰賽”評測工作
由北京理工大學機械與車輛學院陳慧巖教授、高利教授領導的“無人駕駛車輛智能行為綜合測試環境設計與測評體系研究”(90920304)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視聽覺信息的認知計算”重大研究計劃重點項目和“無人駕駛車輛認知能力測試及驗證環境設計與實現”(91120010) 重大研究計劃培育項目課題組與中科院自動化所課題組共同承擔了本次智能車比賽的任務設計、評測及裁判工作。
北京理工大學課題組由北京理工大學(包括機械與車輛學院陳慧巖教授團隊、高利教授團隊,自動化學院陳家斌教授團隊、信息與電子學院謝湘副教授團隊),北京大學趙卉菁教授、曾鋼教授團隊,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所張紅衛高工團隊組成;參加本次評測工作的50名工作人員中有30名來自北京理工大學課題組。
北京理工大學課題組參與設計了比賽車輛資格測試、交通標志識別、真實道路環境測試的具體任務、評分標準、測試流程、測試人員任務分工及場地設施等。承擔了靜態障礙測試、施工路段測試、假人通過路段測試、有燈路口識別信號燈左轉彎、無燈路口左轉彎、動態車輛干擾等測試任務。
北京理工大學課題組為此次比賽研制了測試車,完成了參賽車輛比賽過程的實時、全方位的監測任務,客觀、詳細地記錄了參賽車輛的自主行駛、違反交通標志標線及交通信號燈、人工干預等情況,圓滿地完成了本次智能車比賽的測評任務。在本次比賽籌備及執行評測任務期間,課題組人員幾乎每天都是辛勤工作到深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視聽覺信息的認知計算”重大研究計劃專家組一致好評。
裁判車在鄉村道路賽道上執行測試任務
二、我校BIT號無人駕駛車輛參加2012 “中國智能車未來挑戰賽”
我校BIT號無人駕駛車輛參賽車隊由機械與車輛學院智能車輛實驗室龔建偉副教授擔任領隊,與姜巖老師、蘇云生老師共同帶領近10人的研究生隊伍參加了比賽的各個項目。這是BIT號無人駕駛車輛第四次參加“中國智能車未來挑戰賽”。 參賽測試目的是為了展示機械與車輛學院智能車輛實驗室在智能車輛領域的研究進展情況,以及與其他參賽單位進行技術交流。
多次參賽測試驗證了BIT號無人駕駛車輛車體控制的可靠性與穩定性。通過持之以恒的努力以及堅持不斷的連續參賽測試,BIT號無人駕駛車輛在自然環境感知能力與智能行為決策能力等方面有了較大提高。
避讓模擬行人 有燈路口識別信號燈左轉彎
避讓前方隔離墩執行U-TURN 無信號燈控制交叉口左轉彎
超過前方慢行車輛 通過有霧路段
BIT號無人駕駛車輛在鄉村道路賽道上的表現
(審核:閻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