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科普日:讓科技點亮生活
發(fā)布日期:2012-09-19 閱讀次數(shù):
來源:經濟日報 編輯:黨委宣傳部
9月15日,2012年全國科普日活動在全國范圍廣泛開展。全國縣級以上科協(xié)及所屬學會(協(xié)會)、科普教育基地、社區(qū)、農技協(xié)等組織將開展5000多項重點科普活動。同時,全國各地200余所高校組織開展科普開放日活動,預計參與人數(shù)將超過1億人次。科學秀、主題晚會、3D電影……各種形式活潑、充滿時尚的科普活動,被用于傳遞前沿科技知識。公民的科學素質在快樂中得到提高。
解答百姓最關心話題
“關于這次科普活動,科協(xié)的定位是貼近大眾,與百姓生活緊密相連。在具體的知識選擇方面我們做了很多準備工作,主要針對日常生活中老百姓最關心的話題解答,很大眾化。”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工作部人員李靖告訴記者,“我們主要對最近一段時間大眾比較敏感的‘PM2.5’問題做了相關介紹,比如對PM2.5是什么,室內PM2.5的主要來源是吸煙等知識都有系統(tǒng)的說明。”
“這次科普活動讓我收獲太多了,見了很多以前沒有見過的科技發(fā)明,了解其中的原理,真是太棒了!”來自北京市懷柔區(qū)第四中學的初一學生黃子研有些興奮。此外,他還觀看了第二屆北京國際科技電影展的影片。作為2012年全國科普日和北京科學嘉年華的一項特色科學體驗活動,第二屆北京國際科技電影展14日在中國科技館拉開帷幕。公眾可走進中國科技館、中國電影博物館和北京天文館,觀看來自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40部特效科技影片。
寓教于樂效果好
在國家體育館東廣場,參與北京科學嘉年華活動的各個單位都搭起了自己的展棚,吸引了很多對科學有興趣的小朋友。
“小朋友們,你們想開一家屬于自己的餐廳嗎?”“想!”工作人員話音剛落,幾位小朋友就異口同聲地喊了起來。在工作人員的指引下,幾位小朋友按照餐廳的管理原則逐步完成餐廳的選址、產品、價格、顧客和宣傳的五個步驟,并分別給自己的餐廳取了好聽的名字。
“看到這么多可愛的孩子認真學習,積極提問,我感到特別開心。這次科普最大的成功之處就在于將教育變成一種游戲,讓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學到了科學知識。”來自美國的林樂蘭告訴記者。
展示大學生科技成果
在全國科普日,北京市開放了九所高校進行科學教育普及活動。北京理工大學便是其中一所,來自中谷小學、紅廟小學、北京理工大學附屬小學的一百多名小學生和他們的父母以及部分高校學生和社會人士紛紛前來參觀。
“這個微小高爾夫的裝置,將軌道用七個機械模塊連接起來,運用了連桿機構和凸輪機構,小球可以做出各種花樣式滾動。”北京理工大學志愿者賀旭輝一邊講解,一邊將一個小鋼球放在裝置上。小球時而階梯式上升,時而曲轉滑落。圍繞在一邊的小學生和家長們發(fā)出陣陣驚嘆。
據(jù)本次活動的策劃人、北京理工大光電學院張忠廉教授介紹,各類科技展覽中都是學生們自己設計、自己動手完成的作品。機械大賽獲獎作品“十二生肖機械玩具”的設計者、科普開放日志愿者王博洋也向記者表示,“現(xiàn)在大學生的設計發(fā)明都在朝民用化、實用性發(fā)展,我們非常希望能有更多這樣的科普開放活動,可以讓更多人看到我們的設計,讓設計發(fā)明實現(xiàn)真正的產品轉換,創(chuàng)造社會和經濟價值。”
“今天對我來說是非常難忘的一天,在這里我看到了很多有趣的東西,也學到了很多。”來自北京中醫(yī)藥大學的大三學生姚慧娟表示,雖然身為一名大學生,但平日里接觸到的科學知識卻很少,這次的科普活動除了讓很多小朋友感興趣外,也深深吸引了自己。
把健康知識帶回家
由于社區(qū)科普日活動的舉辦,北京市東城區(qū)南館公園比往常熱鬧了許多。里面擺放的展板引來了許多人駐足觀看。展板以圖文結合的形式向群眾展示了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識,提示大家關注自身及家人的健康。公園廣場的主會場區(qū)設立了許多展臺。展臺分別由中國生物學工程學會、東城區(qū)預防醫(yī)學會等18個不同的單位負責,向群眾免費發(fā)放食品安全知識手冊、健康養(yǎng)生漫畫冊等科普宣傳材料,讓居民樂于將知識帶回家。
展區(qū)內居民支持率最高的專家,要數(shù)來自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的營養(yǎng)科教授于康。前來咨詢的居民主要針對體重控制和慢性病防治兩方面進行提問。于教授表示,“現(xiàn)在很多人體重過重或過輕,還有一些老人晚年體重呈下滑趨勢。從飲食方面調整應注意三個方面:第一是飲食要全面;第二要注意食動平衡;第三是葷素要搭配。”
文藝匯演掀高潮
以“科技點亮生活”為主題的全民科學素質文藝匯演主題晚會15日晚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來自各地的科研工作者、高校學生共聚一堂。
中國科學院老科學家們組成的合唱團演唱的《科普之歌》一開場便贏得陣陣喝彩。而黑龍江省科學素質班表演的《舞動科學》更是因其新穎創(chuàng)意惹得觀眾笑聲一片。一排排身著民族服飾的小機器人在同學們的遙控指揮下招手、轉圈,而配舞的演員們身著銀色服裝,在動感的音樂下表演街舞。機器人和演員之間的節(jié)奏配合得天衣無縫,更有一個小機器人在專門為它設計的小單杠上做翻轉運動。
來自人民大學商學院的李穎同學告訴記者,原以為科學是枯燥的,但是這樣充滿趣味的表演卻真正做到了寓教于樂,而如此盛大的晚會,也是對科學工作者的慰問。
(本報記者 佘惠敏 沈 慧 實習生 康榮榮 呂逸 報道)
原文鏈接:http://paper.ce.cn/jjrb/html/2012-09/16/content_129271.ht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