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報】人造血管直徑小于6毫米
發布日期:2006-10-26 閱讀次數:
http://news.163.com/06/1026/01/2UASJ21M0001124J.html
《華夏時報》 2006-10-26
人造血管直徑小于6毫米 填補國際空白將應用于心臟病治療
本報記者鮑穎報道記者昨日獲悉,北京理工大學已經成功研發直徑小于6毫米的“人造血管”,這項技術填補了國際空白,有助于心臟病的治療。
據北京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楊榮杰教授介紹,這種抗凝血材料及小口徑血管樣品采用絲素蛋白為基本原料,直徑3-5毫米,經阜外醫院的醫生在一條狗身上進行實驗,觀察了一年半,這條狗目前狀況良好,未發生血管堵塞。
據了解,目前全球每年有超過60萬人需要進行血管重建手術。其中直徑大于6毫米的人造血管已經實現了商品化,而小于6毫米的小口徑的血管的制備則成為一個國際性的難題。而一旦臨床實驗成功,這種小口徑的人造血管可以用于取代病人缺損的動靜脈,或作為動脈阻塞時的分流通道,以及成為腎病患者進行血液透析時所需要的動靜脈移植替代管。屆時,這種“人造血管”的成本至少能降低50%,使更多患者能夠接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