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教育報】高校工會:建設和諧校園的新支點
發(fā)布日期:2006-09-05 閱讀次數:
http://www.modedu.com/msg/shownews.asp?InfoID=12936
本報記者 薛峰 實習記者 王思羽
現教傳媒網 http://www.modedu.com 2006-9-4 現代教育報 [26]
工會的角色是什么
北京語言大學工會常務副主席周建華說:“和諧關系的根本是人際和諧,人際和諧的根本是利益和諧。工會是學校聯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是會員和職工利益的代表,應從自身發(fā)展、長遠建設的角度來研究和實踐建設和諧校園,最終使學校、工會、教職工達到共贏?!?
他分析到,高校的和諧關系與社會相比有共性也有其特殊性,可以表現為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的關系、服務者與被服務者的關系、師生關系、學術群體與管理群體關系、在編與非在編人員關系、流動與非流動人員關系、黨群關系、黨政關系、大環(huán)境與小環(huán)境關系等。而整體和諧源于個體和諧,全局和諧源于局部和諧,大環(huán)境和諧源于小環(huán)境和諧。
“一句話,只有小和諧才有大和諧。我們的工作只有從小處做起,從群眾最關心的小事做起,才能不斷積累并產生大的和諧效果。”周建華強調說,“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給我們工會充分發(fā)揮作用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機會,工會有責任首先為建立和諧校園貢獻力量?!?BR> 如何從法治角度履職
隨著高校由封閉、單一的管理模式向開放、多元的方向發(fā)展,利益需求日益多樣化、復雜化。如果規(guī)章制度的制定使一些群體的利益受到損害,就易于引發(fā)矛盾或沖突,影響校園的和諧。這就需要有效地調整利益,確定合理的“度”,給予不同利益主體以充分表達意見的機會、途徑,使得各種利益群體能有效地進行溝通、交流和整合,最終達成各方均可接受、至少可以容忍的“最大公約數”——和諧的高校規(guī)章制度。
北京理工大學副教授于兆波提出了這樣的法治視角。他指出,當前工會在和諧校園建設中的重要任務是——加大工會參與制定規(guī)章制度的力度。
一是加大超前參與力度。在每項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重大規(guī)章制度出臺前,應由工會做好前期的研究工作,通過在較大范圍內進行職工調查研究,在廣泛征集、了解職工的意見基礎上提出初步建議。這樣既能正確反映職工對即將出臺的制度的愿望和要求,又提供一個傾聽各種不同聲音的平臺,事先預測各種糾紛,化解規(guī)則制定后的利益沖突,有利于建設和諧校園。
二是加大宏觀參與力度。工會在注重局部、微觀參與的同時,要加大全局和宏觀參與力度,即更加注重研究學?;局贫鹊闹贫▽β毠と罕娊洕婧驼卫娴挠绊?,使學校宏觀決策更加民主化,能反映廣大教職員工的利益,盡量達成重大原則問題上的共識,使工會的參與工作能在更大范圍內發(fā)揮作用。
教代會需要怎樣的創(chuàng)新
中國政法大學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馮世勇則提出了創(chuàng)新教代會機制的思路。他說:“現行教代會制度由于受到制度建設、工作方式、組織形式等限制以及黨委重視程度、行政思想意識等制約,早已不能全面適應高等教育快速發(fā)展的要求,因此需要創(chuàng)新機制加以補充?!?BR> 兩年來,中國政法大學教代會、工會在學校黨委的領導下,進行了多項制度創(chuàng)新:推出“教代會代表列席校長辦公會議制度”和“接待教代會代表日制度”。今年6月8日,學校實施了第一次接待代表日活動,四位代表在廣泛征求所在單位教職工意見的基礎上提出了九個問題和建議,內容涉及人事、教學、財務、工會福利和后勤服務等工作,其中關系教職工切身利益的兩個問題當場得到解決,其他問題都得到滿意答復。事后,19名教職工聯名給學校領導、工會、教代會寫來了熱情洋溢的感謝信。
“教代會制度是高等學校重要的民主管理制度,是民主決策、科學決策的保障制度,是凝聚智慧和力量的工作制度。高等教育發(fā)展需要理性思考高校教代會制度?!瘪T世勇說。
怎樣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
伴隨高等學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的深化,農民工已經成為學校教職工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數量大約是在編人員總數的30%左右。北京理工大學工會副主席蔡本睿說:“從目前情況看,高校農民工的生存權益,如吃飯和住宿問題,以及獲得安全保障、享受醫(yī)療、工傷保險等項權益均難以保證。此外,接受再教育以及獲得他人認可和善待的權益也無從談起。至于精神文化需求和自我實現的權利,就更是奢侈品了。這造成了高校農民工責權的失衡,從而危及校園的和諧。”
對此,一方面,各級政府及其相關部門要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重視這一問題,出臺具體的指導意見;另一方面,各級工會組織,要監(jiān)督、幫助用人單位,加強對農民工的教育和管理工作,維護其合法權益,引導農民工全面提高自身素質。比如,解決其住房問題,辦理保險登記,簡化保險賠付程序,承擔起對農民工的教育管理、素質提升工作,并納入學校師德建設和評選先進體系的范圍內。
蔡本睿說:“高校應該以‘是否有利于培養(yǎng)人才,是否有利于創(chuàng)建和諧校園,是否有利于社會穩(wěn)定’為標準,善待校內農民工,保障他們的合法權益,提高他們的政治思想素質和業(yè)務素質,使他們更好地為育人做好服務工作,在確保社會穩(wěn)定、校園和諧的同時,為國家培養(yǎng)優(yōu)秀人才發(fā)揮其積極作用?!?/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