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863計劃搶占創新制高點
發布日期:2005-09-29 閱讀次數:
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 2005年9月28日
http://www.chinahightech.com/chinahightech/News/View.asp?NewsId=6303936353
作者:王新佳
以“解決事關國家中長期發展和安全的戰略性、前沿性和前瞻性高技術問題,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技術,培育高技術產業生長點,力爭實現跨越式發展”為主要任務的“十五”863計劃,實施5年來,在前沿創新和關鍵技術突破方面,掌握了一批核心技術,占據了制高點,縮小了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十五”科技計劃成就展上,人們可以更真切地觸摸這一切。
信息技術領域
中國無“芯”一直是信息產業界的切膚之痛。在863科研人員的努力下,中國可以莊嚴地向國際社會宣布,以龍芯、眾志等為代表的高性能通用CPU技術和以漢芯為代表的高端DSP芯片,經歷了從初步掌握到基本成熟的發展過程,初步改變了中國信息產業無“芯”的歷史。面向網絡計算的北大眾志——863CPU系統芯片是“我國自行設計、自主研發、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規模最大的CPU系統芯片”,目前已成功批量生產。基于眾志系列CPU系統芯片和Linux操作系統的眾志網絡計算機已廣泛應用于電子政務、教育、醫療、金融、企業信息化等諸多領域。
生物和現代農業技術領域
863計劃將水稻畝產超過800公斤——這一農業“神話”變成現實。隨著超級稻育種理論與技術不斷完善,中國的研究成果保持國際領先,成功建立了雜交粳稻種子安全生產技術,形成了安全、高效的雜交粳稻制種技術體系。目前,863計劃共審定優質超級稻新品種113個,在產量連創新高的同時,超級稻品質也得到明顯改善。內2優6號的米質指標全部達到國標二標準,國稻1號的10項指標達到優質米二級標準,中浙優1號連續在浙江省秈型雜交稻協作組、浙江嵊州市食味品嘗競賽中獲總分第一。超級雜交稻組合“兩優培九”已在全國累計推廣約7000萬畝,產生社會經濟效益80億元。其中2004年種植1500萬畝,產生社會經濟效益18億元。該組合已成為我國繼“秈優63”之后推廣面積最大的水稻品種/組合。
新材料技術領域
在超導技術方面,突破了高溫超導帶材產業化的關鍵技術,建成了年產能力300公里的鉍系線材生產線,產品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并擁有多項自主核心技術,突破了發達國家的技術壟斷,為我國超導應用技術發展提供了材料基礎。目前國產超導線材已用于超導輸電電纜、艦船用電機、機車用變壓器等項目中,產品已銷往韓、美、歐等國。 利用高溫超導帶材,完成的三相交流33.5米35kV/2kA高溫超導電纜系統,在云南昆明普吉變電站正式掛網運行成功,目前已穩定運行1年,這是繼丹麥和美國之后的全球第三組并網運行的超導電纜系統,綜合性能優于前兩組。
先進制造與自動化領域
仿人形機器人是一個國家機器人水平的標志。“十五”期間,通過對仿人形機器人的研制,提高了我國機器人技術的系統集成能力和控制水平,擴大了我國機器人研究領域在國際上的影響。北京理工大學成功地研制出兩臺集機構、控制、驅動、傳感器、電源為一體的仿人形機器人,實現了兩臺仿人形機器人進行協調演示,表演刀術、太極或其他行走節目。
“十五”期間,機器人技術主題還對仿生機器人給予了支持,研制出具有環境適應能力的蛇形機器人、微小型仿生機器魚等。針對國內電力輸配電對超高壓巡線與帶電作業機器人的急需,機器人技術主題組織開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超高壓輸電線路故障巡檢機器人、絕緣瓷瓶帶電清掃機器人、變電站故障巡檢機器人與高壓輸電線路帶電檢修機器人等電力作業機器人,在電力系統中投入了使用。此外,機器人也走進醫療行業,海軍總醫院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器人所聯合研究開發的機器人輔助無框架定位手術系統已由海軍總醫院全軍神經外科中心實施臨床手術607例。哈爾濱工業大學研制出了操作輔助正骨醫療機器人系統平臺。
能源領域
高溫氣冷堆是“十五”863計劃能源技術領域的標志性成果。我國對模塊化高溫氣冷堆的研究與建造已經處于世界先進水平,高溫堆蒸汽透平循環發電已進入商業化階段,開始為我國能源領域技術進步做出貢獻。高溫氣冷堆氦氣透平發電系統是世界上第一個將高溫堆與氣體透平直接循環結合的試驗裝置,使我國成為國際上高溫氣冷堆研究的主要領先基地之一。“十五”期間,高溫氣冷堆實現了臨界,完成72小時滿功率發電運行;完成了核心部件“氦氣透平壓氣機組”的技術特性研究和連續運行供熱及發電考驗,成功進行了高溫堆固有安全性堆上試驗,進一步證明了高溫堆的先進性及安全性,對解決核能安全問題、提高核能的公眾接受度、推動核能事業的進步與發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