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2016年接收外校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推薦免試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辦法
歡迎國內各高校符合推免條件的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推薦免試攻讀我學院法學碩士及法律碩士學位研究生!我學院將努力為被錄取的碩士研究生提供各類支持:
一、優先支持政策
1. 為來自“985工程”高校優勢學科和國家重點學科的應屆畢業生提供新生一等獎學金8000¥,為來自“211工程”高校優勢學科的應屆畢業生提供新生二等獎學金4000¥;
2. 為被我學院錄取的推免攻讀碩士研究生且英語成績優異的學生全額資助公派出國短期訪學或攻讀學位。
3. 優先考慮被我學院錄取的推免攻讀碩士研究生碩博連讀的申請;
4. 被我學院錄取后可以優先選擇導師。
5. 被我院錄取后可以報銷外埠生源來京面試路費。
二、申請條件
1.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愿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品德良好,遵紀守法。學習期間未受過任何處分。身心健康,符合所申請學科的體檢要求。
2.勤奮好學,思維敏捷,具有較強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3. 申請推薦免試的學生,須是取得就讀高校推薦免試資格的全國重點大學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
4. 前三年無不及格科目,國家大學英語四級考試成績達到425分以上者。
5. 本科階段在一級學術刊物發表論文、或獲科研成果獎、或在全國重大競賽中獲獎者,優先考慮。
三、提交材料
1. 有效期內的學生證、身份證原件及復印件(提交復印件,復試時出示原件);
2.加蓋學校教務處公章的本科成績單1份。
3.國家英語四級考試的成績單(提交復印件,復試時出示原件)。
4.各類獲獎證書復印件各1份。
5. 體檢合格的證明。(推免生體檢可在我校校醫院進行,時間為每周一、四上午8:00---11:00(抽血安排在9:00以前)。校外生源不能到我校體檢的需提供三級甲等醫院體檢證明)
申請人還可提交體現學術水平的代表性學術論文、出版物或具有學術水平工作成果的復印件或證明。所有材料均需使用A4紙,申請人的全部申請材料均在復試時提交學院審核備案,提交的材料恕不退還。
四、申請程序
1.申請推薦免試攻讀北京理工大學2016年碩士學位研究生的同學,應按照教育部規定登錄“全國推薦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研究生信息公開暨管理服務系統”(以下簡稱“推免服務系統”,http://yz.chsi.com.cn/tm)進行網上報名,系統開放時間為9月28日-10月25日。
2.招生學院對網報成功的申請人進行網上初審,并通過“推免服務系統”相符合報名條件者發布準予復試的通知,并負責通知復試的具體內容、要求、時間及地點等。為方便考生,我院將在9月28日以后安排多次復試,詳細安排請關注學院的網上通知。
3.復試通過后,研招辦將在“推免服務系統”中向復試合格者發放待錄取通知,考生網上確認“同意待錄取”才能完成錄取過程,待錄取通知在發出48小時以后失效,請考生隨時關注網上信息情況。
4.推免生體檢可在我校校醫院進行,時間為為每周一、四上午8:00-11:00(抽血安排在9:00以前)。校外生源不能到我校體檢的需提供三級甲等醫院體檢證明。
5. 相關報考事項考生可在即日起向法學院辦公室咨詢。
6. 我校將于2016年4月對取得我校推薦免試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的考生進行思想政治品德考核,錄取類別為定向就業的考生須簽訂相應的協議。思想政治品德考核,錄取類別為定向就業的考生須簽訂相應的協議。思想政治考核通過,體檢合格者,學校將于6月中旬發放錄取通知書。
五、復試內容及要求
1. 筆試科目:學術型碩士——按報考專業知識筆試;專業碩士——法學基礎知識筆試。
2. 面試內容:外語口語測試;專業知識綜合面試。
3. 成績分配:專業知識筆試40分,占總分40%,筆試時間2小時;
外語口試20分,占總分20%;
綜合面試40分,占總分40%,面試時間不少于20分鐘。
4. 錄取標準:復試成績為筆試、面試、外語口語考核成績之和,復試成績實行百分制。復試成績低于60分者不予錄取,復試成績合格且體檢通過的考生擇優錄取。
5. 復試安排:原則上我院每周安排一次復試(初定于每周四),具體時間地點以我院辦公室電話通知為準,請各位考生保持電話暢通,注意接聽電話。
六、其它
有下列情況之一者,我校將取消其錄取資格。
1、申請人提供的材料與事實不符,存在舞弊現象。
2、申請人在本科第四學年學習期間有不及格科目。
3、思想政治品德考核未通過。
4、畢業論文未取得良好以上成績。
5、在畢業時未獲得學士學位證書。
6、不符合規定的體檢標準或因身體缺陷、疾病而不能繼續學習。
學院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南大街5號中心教學樓(辦公室:中心教學樓1425房間)
郵政編碼:100081
咨詢電話:010-68915601
咨詢郵箱:bit_law@163.com
聯 系 人:孫老師
附件一:
一、學院簡介
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自1994年開始招收法學本科專業, 是國內理工類大學最早開設法學專業的學院之一。現有教職員工53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7人,講師18人。法學院現有在讀本科學生300余人,研究生200余人,留學生20余人。
法學院在法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下設法學理論、民商法學、國際法學、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訴訟法學五個碩士學位授權點,同時有法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及法學雙學位、法學二學位授予權。法學院現有“法律經濟學”、“空間活動與法律”兩個二級學科博士點。
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學科建設堅持重點學科與特色學科相結合的原則,以國際法、民商法和環境法為重點,突出國際空間法、知識產權法、科技法、能源法等特色學科。法學院自成立以來,每年承擔了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高層次研究項目10余項,并承擔了中國民用飛機產業發展及空間碎片減緩等國家立法工作多項。法學院設有北京理工大學空間法研究所、北京理工大學司法高等研究所、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知識產權法研究中心、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人權法研究中心等研究機構。其中,北京理工大學空間法研究所已建設成為了國內一流的空間法教學與研究的綜合性機構,也是我國唯一的空間法資料中心。
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為了促進師生的國際合作與對外交流,與美國、荷蘭、德國等國家的十余所知名法學院建立了合作關系,為師生出國交流與深造提供了廣闊的平臺。
二、專業與導師簡介
民商法學科以知識產權法為重點,注重開展民商法學研究工作,為我國的民商事立法和司法服務,使科研與實踐工作緊密結合。該專業導師近年來承擔了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國防科工委、國家發改委、國務院法制辦等部委課題10余項,出版專著及教材近20部。
|
|
|
趙秀梅,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民商法研究所所長,北京大學民商法學博士。在《法學雜志》、《政法論壇》等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三十余篇。完成專著和教材五部。參加國家社科基金兩個項目的研究,主持完成我校基礎科學研究基金課題三項。
|
|
孫天全,法學博士,民商法研究所副教授。已公開發表學術論文十余篇,法學專著一本,參編教材2部。曾承擔國家社科基金、北京市教工委項目、北京理工大學基礎研究基金等科研項目。
|
|
|
|
徐昕,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司法研究所主任,曾任海南大學、西南政法大學教授,獨著《詩性正義》、《邁向社會和諧的糾紛解決》、《論私力救濟》、《英國民事訴訟與民事司法改革》,合著十多部,主編《司法》雜志、司法文叢、《北理法學》。
|
|
彭海青,現任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訴訟法學研究所所長,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為刑事訴訟法學、證據法學、司法制度。分別在青島大學、湘潭大學、中國政法大學獲法學學士、碩士、博士學位。2006年至2008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博士后流動站研究期滿出站。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在英國牛津大學法學院做訪問學者。已出版著作5部,譯著2部,發表學術論文90余篇。主持、參與國家級、省部級研究課題10余項。主編、參編著作、教材等10余部。兼任中國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理事,中國比較法學研究會理事。
|
|
|
|
|
|
李壽平,法學博士、博士后,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北京理工大學空間法研究所主任,《中國空間法年刊》主編。現為中國國際空間法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歐洲學會歐盟法研究會副會長、北京市國際法學會常務理事兼秘書長、中國WTO法研究會理事。2009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人才支持計劃”。2011年入選北京市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著有《現代國際法律責任》等著作三部,主編或參編教材十余部,發表學術論文五十余篇,承擔國家社科基金及國家民用飛機產業立法等項目二十余項。
|
|
韓君玲,北京大學法律系法學學士、法學碩士,日本國立廣島大學法學博士,華東政法大學博士后,主攻憲法學和社會保障法學。現任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日本社會保障法學會會員,亞洲開發銀行中國社會救助法項目專家,全國外國法制史研究會理事,北京市法學會憲法學研究會理事。
|
|
于兆波,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理論法學研究所所長,主要研究方向立法學,碩士生導師,副教授,芝加哥肯特法學院訪問學者。個人獨著有《立法決策論》(獲2007年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科技資源共享立法與政府職責研究》(獲2012年中國大學出版社優秀學術著作二等獎),發表學術論文50多篇。
|
|
劉毅,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政法大學法理學博士,北京大學博士后,德國法蘭克福大學訪問學者。研究方向為:法哲學,法律史,比較法,法律社會學,思想史與憲政理論。已出版專著譯著有:《他山的石頭——中國近現代法學譯著研究》,《英國法中的實用主義與理論》,《布萊克威爾法律與社會指南》,《大地法》。主持教育部、司法部課題若干,在《中國法學》、《讀書》等發表文章若干。
|
|
|
|
龔向前,副教授,2005年獲得武漢大學法學博士學位,2007年獲得清華大學博士后證書,2011年英國鄧迪大學訪問學者,兼任世界自然保護同盟(IUCN)法律委員會委員、中國衛生檢疫專家委員會成員、中國能源法研究會理事等職。發表論文三十余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以及美國印第安娜大學、國立新加坡大學等委托的課題多項。
|
|
李金明,中國政法大學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法律診所所長,研究方向:刑法學;曾在檢察機關工作,多次立功受獎;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多篇,完成科研項目多項,出版著作七部;獲北京理工大學“我愛我師”十佳教師獎、國內外模擬法庭競賽優秀指導教師獎等。
|